-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 概念 聚乙酸乙烯类胶黏剂:指聚乙酸乙烯及其共聚物类胶黏剂。 特点 ☆初始粘接性(初粘性)良好; ☆可任意调节粘度,配制容易; ☆易和各种添加剂混溶; ☆性能优异、品种繁多、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 应用 ☆纸张、木材、皮革等的加工; ☆书籍装订; ☆纤维、塑料、薄膜和混凝土等的粘接。 产量 第二,仅次于脲醛树脂胶黏剂。 品种 ☆聚乙酸乙烯乳液胶黏剂 ☆聚乙酸乙烯热熔胶黏剂 ☆聚乙酸乙烯溶液胶黏剂 4.4.1 聚乙酸乙烯乳液胶黏剂 一、概念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黏剂(或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黏剂):是以乙酸乙烯酯(VAc)作为单体在分散介质中经乳液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胶黏剂,亦称聚乙酸乙烯酯均聚乳液((Poly(vinyl acetate)Emulsion Adhesive), PVAc乳液)胶,俗称白乳胶或乳白胶。 二、发展历史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问世于1929年,于1937年在德国实现工业化生产,特别是法本公司的W. Starck和Frendeberg发明以聚乙烯醇(PVA)作保护胶体进行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方法,大大推动了PVAc乳液工业的进展。 ☆增长情况: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德国在1970年至1981年间产量增长一倍;美国1979年至1985年年均增长率为16%;自1980年以来,我国PVAc乳液工业发展迅速,近年消费量仅次于脲醛树脂胶,居第二位。 四、应用 五、原料 (一)乙酸乙烯酯(亦称醋酸乙烯酯) ☆分子式CH3COOCH=CH2,无色可燃液体,易聚合,其蒸气有毒(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粘膜、流泪) 稳定剂(阻聚剂):二苯胺(用量为乙酸乙烯酯量的0.01-0.02%)、二价金属(Ca、Zn、Mg)的松酯酸盐、苯酚、对苯二酚等。 ☆对苯二酚:烯类单体常用阻聚剂,无需去除。 运输:铝、铁及钢制槽车。 (二)分散介质 ☆使用最多的分散介质为水,用量通常为总反应组分重量的60-80%。实验室采用的是蒸馏水,工业上用的是具有一定质量的井水、离子交换水或锅炉冷凝水等。 ☆杂质:影响最大的杂质是Fe、Cl-、SO42-、氮和其他有机物,较高时应进行除氧和去离子处理。 (三)引发剂 ☆常用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氧化氢等,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1-1%。工业上常使用过硫酸铵(室温下水中溶解度20%以上,过硫酸钾则为2%)。 (四)乳化剂 ☆属表面活化剂。常用的乳化剂有OP-10(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硫酸钠、烷基苯磺酸钠、油酸钠、歧化松香酸钠等。用量为水乳液重量的0.01-5%。可以最初加入,亦可在连续添加单体时逐步加入。 ☆用量影响:胶束的数目和大小取决于乳化剂的量。乳化剂用量多,胶束数目多、粒子小,即胶束表面积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加。 ⊕低浓度(1-2%):胶束较小,球形,直径约40-50?,约由50-150个乳化剂分子组成; ⊕高浓度:胶束较大,棒形,长度100-300nm,直径约为乳化剂分子长度的两倍; ⊕大多数乳液聚合:乳化剂浓度(约2-3%)超过CMC值1-3个数量级。 (五)保护胶体 ☆作用:在粘性聚合物表面形成保护层,以防其合并及凝聚。 ☆品种:动物胶、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丙烯酸钠等。 ☆生产使用:保护胶体与乳化剂复合使用,以控制乳胶粒尺寸、粒度分布及增大乳液的稳定性。 ☆常采用:聚乙烯醇作为保护胶体,其用量为乳液重量的1-4%,可一次或逐步加入。同时可起乳化剂的作用,获得稳定的乳液。 ☆聚乙烯醇品种 ⊕1788型:聚合度1700,醇解度87-89%,其制得的乳液较1799型耐低温。 ⊕1799型:聚合度1700,醇解度98-99%。 (六)调节剂 又称链转移剂,常用的有四氯化碳、硫醇、多硫化物等,用量为单体重量的2-5%。 (七)缓冲剂 ⊕用以保持反应介质的PH值,从而控制聚合速度。常用的有碳酸盐、磷酸盐、醋酸盐,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3-5%。 ⊕VAc聚合时若pH太低,引发速度太慢;pH越高,引发剂分解越快,形成的活性中心越多,聚合速率越快。 (八)增塑剂 聚乙酸乙烯酯的玻璃化温度为30℃,添加增塑剂的目的是:使聚乙酸乙烯酯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粘接力。常用的有酯类,如邻苯二甲酸烷基酯类(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芳香族磷酸酯(如磷酸三甲苯酯),用量为单体重量的10-15%。 (九)冻融稳定剂 防冻,常用的有甲醇、已二醇及甘油,用量为乳液的2-10%。 (十)防腐剂 常用的有甲醛、苯酚、季胺盐等,用量为总投料量的0.2-0.3%。 (十一)消泡剂 消除使用时产生的气泡,常用硅油或高级醇类化合物,用量为总投料量的0.2-0.3%。 六、聚乙酸乙烯酯合成原理(以过硫酸铵作引发剂为例) ☆链引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