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地球科学概论地球.ppt
                    * 第二章  地  球 美丽地球 第一节  太阳系 大行星 “九” ? 银河系中象太阳这样的恒星约有1500亿颗,而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在10亿个以上,它们共同组成总星系。而总星系之外还会有更大的星系。   由此可见,所谓宇宙(universe),就是一个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的物质世界。       地球南极凹进约30m,北极凸出10m。 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赤道半径 6378.140Km     两极半径 6356.755Km     平均半径  6371.004Km     扁    率 1/298.257      赤道周长  40075.036Km     子午线周长39940.670Km     体  积 1.0832×1012Km3     质  量(5.9742±0.0006)×1024kg 三、地球的密度(density)和压力(pressure)   (一)地球平均密度和地内密度的变化     地球平均密度为5.516g/cm3。水的密度为1,地表岩石为2.7。地球内部物质应具有更大的密度。      地球内部密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但不是均匀增加,大约在400、650、2900、4640Km深度处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成份和存在状态的变化。       (二)地球内部压力及其变化         四、地球的温度  外热层、常温层和内热层                    1.外热层(变温层)     热量来自太阳辐射,约5%透入地下使地面温度升高。到一定深度,温度变化开始不明显,而且趋于与常年平均温度一致,此处即为外热层的下界.      2.常温层(恒温层)     在外热层下界一带(在太阳热能影响的深度以下),是一个厚度不大的层带,温度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相同,不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故称常温层。常温层在中纬度及内陆区位置较深,在海滨地区及高纬度地区位置较浅。    3.内热层(增温层)     在常温层以下,热量由地球内热提供,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有规律的增加。   (1)地温梯度(geothermal gradient)(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里,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数值。一般为0.9-5.2℃,平均为2.5℃。     (2)地热增温级(geothermic degree)(地温深度)—在内热层里,温度每升高1℃所需增加的深度,以米来表示。     地球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          温泉  ? 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 ? 地球(earth)具有层圈结构, 以地表为界分内圈和外圈。   内圈-固体地球部分, 外圈-生物、大气和水。 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     莫霍面: “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 (Moho或M面)。     古登堡不连续面:深2900Km处。     *各圈层之间的界面并不是光滑平整的球面,它们凸凹不平,类似地表的山区和盆地。 一、地球的内圈 一级界面. (一)地壳 康拉德面   大洋下面的地壳薄,陆地之下的地壳增厚,高原下面的地壳最厚。     J.H.Pratt认为组成高原、平原及洋底地壳的物质密度不同,它们都漂浮在高密度物质上面,密度越小的地壳部分地形越高。犹如将截面积相同、重量相等,但密度不同的物体放入液体中。-地壳均衡     G.B.Airy提出了另一种漂移机制,他认为地壳是由密度相同、厚度不同的块体组成,它们又都漂浮在密度更大的物质上面,有如截面积相同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水面上露出的越高,下面的“根”也越深。  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平均密度3.5g/cm3,主要成份是超基性岩。根据地壳中熔融物质分异作用的研究,地壳下部为玄武岩,地幔应是橄榄岩     下地幔的平均密度达5.4g/cm3。在2900Km深度的下地幔底部,压力高达15×1010Pa,温度达2700℃。 (二)地幔(mantle)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4.5g/cm3,占地球体积的83.4%,占地球总质量的2/3。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        地下0-70Km(平均数),通常称岩石圈(lithosphere)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层。由固态物质组成,刚性,有强度,大陆区有硅铝层、硅镁层及橄榄岩层;大洋区只有硅镁层及橄榄岩层;岩石圈不是一个整块,而是由许多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碎块拼接而成,称为板块。     低速带内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只有部分熔融物质,数量可达10%。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和对流,岩石强度也大大减小,故称软流圈(asthenosphere) 。覆盖在软流圈上面的岩石圈碎块能够容易地漂移。 (三)岩石圈和软流圈             (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防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docx VIP
 - 耳穴比赛题库二维码公布附有答案.docx VIP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docx VIP
 - (高清版)DB4406∕T 45-2024 《中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规范》.pdf VIP
 -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500题).pdf VIP
 - 《汉尚华莲汉服公司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20000字.docx VIP
 - 家庭中医保健按摩.pptx
 - DNVGL-ST-0126-2018 国外国际标准.pdf
 - QJ 10004-2008 半导体器件总剂量辐照试验方法.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