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仐-云林国民教育辅导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丰仐-云林国民教育辅导团

北管戲曲音樂 壹 北管系統的音樂 所謂北管,在台灣戲劇雛型尚未明朗之初,這一名稱,只適用於和南管戲曲(南方語系)相對的一個稱呼。它是指,由大陸傳入台灣的所有中國北方語系的戲曲音樂,統稱北管,這些傳入北方語系戲曲音樂,包羅廣泛,如平劇(當時的京班),藝旦戲(由妓藝所扮演的,來自上海)及官音班…等,為了和南方語系的戲曲,有所區分,統稱北管。但是,後來的北管,即狹義的用來表示,今天我們所稱的北管子弟戲了。 何謂〔子弟戲〕?當時伴隨著先民來台開墾的,他們的精神依靠—神祇,當他們遇到困難,危險,唯有向神祇祈求庇祐,因此,神祇的宗教活動,即是先民生活的一部份。〔媽祖阿!弟子給你做戲:祈求…..〕,先民在神祇前總自稱是虔誠的子弟。於是農暇時自組曲館,教唱曲藝,一方面讓自家子弟們,藉此教育(戲曲都是教孝教忠的內容)並打發時間,不致染上惡習;當然,最重要的是配合神祇慶典,粉墨登場,敬神且自娛。這些子弟們粉墨登場的戲劇,便是子弟戲,而初時,子弟戲所扮演的劇種繁多,子弟戲是一種通稱。但子弟戲活動最多的仍是北管戲曲的子弟團,於是相約成俗,最後變成專指北管的戲曲了。然〔子弟戲〕又代表了另一層意義。即是所有成員都得是本地人,而且非職業性的業餘曲館,因此子弟戲曲館又叫〔票房〕。而職業北管戲又稱亂彈班,俗稱亂彈戲,有俗諺「吃肉要吃三層肉,看戲要看亂彈戲」即源於此。 又有人以為〔亂彈〕一詞統稱北管,按〔亂彈〕一詞的由來,係因清乾隆年間,戲曲有花雅兩部,雅部指崑曲,花部則指崑曲以外的戲曲,如京腔、奏腔、戈陽腔、梆子腔、二黃調,統謂之亂彈。當時崑曲衰頹,北方戲傳入京城,百戲競技,且其中又以皮黃取得優勢,而盛行天下。當時流行的皮黃調及秦腔之曲,至少七八百種,而傳到台灣的北方戲曲聲腔,當時統稱亂彈。實際上北管子地戲,包括了西皮、福路、扮仙戲三大部份,這三個主題,均承襲了花部聲腔。 〔福路〕戲,〔西皮〕戲是只有在台灣北部與東北宜蘭地區,才有此種分別。〔福路〕又叫〔舊路〕,西皮又叫〔新路〕,因福路是較接近早期的梆子戲,西皮則較接近早期的皮黃戲,時間上,梆子戲早於皮黃,而傳到台灣的時間,一般人也相信,福祿早於西皮,當時傳入的福路稱舊路,西皮則稱新路。早期北管傳到北部及東北部宜蘭時,由於子弟團對於社會的影響力增加,而形成對立拚館的局面,漸分裂成新舊兩派,原本單純的曲藝,漸為社團操縱及利用,最後竟演變為激烈的械鬥。事實上,在中南部的北管子弟戲中,只有戲曲內容才有福路,西皮之分,戲曲曲牌唱腔的不同,才是福路,西皮的最大分野。 〔正音戲〕即普通稱為京班,使用官話(京話)演唱的平劇,早期清朝時傳到台灣,一般民眾即以正音戲稱之,但源於皮黄腔系的平劇,可以說是北管西皮音樂的近親,從西皮戲曲唱腔的種類,即可明瞭其唱腔相近,因此,正音戲,也是廣義的北管之一。 〔外江戲〕,這一名詞,也是泛指由外地(大陸)傳至台灣的各種北方聲腔戲曲,爾後,外傳的各種大陸地方戲劇,不易發展,漸漸消失了,外江戲最後也成了平劇的代名詞了,外江戲的本地話叫〔外港仔〕。 綜論上述各種名詞,都是廣義的北管子弟戲,而今天所指的北管,是狹義的北管子第戲,它的內容即是扮仙戲,福祿與西皮的戲曲。但是目前各地的稱呼仍有不同,如把職業性北管戲班,所扮演的戲曲稱為亂彈戲,(純職業亂彈班,如台中新美園,已解散),非職業性的子弟團(票房)所演出的,才叫子弟戲。而有些地方還叫大戲或老戲,因此北管子第戲,全由大人來扮演,為了酬神,敬神,常演的都是大齣的戲目,為了別於其他小戲如車鼓戲、採茶戲,偶戲等之區分,而稱之大戲或老戲,當然後來也有人稱歌仔戲等為大戲。其他由大人所扮演的戲也稱大戲,也有人稱北管子第戲。(福路亦稱福祿) 前面談過,構成北管戲曲的三大部份,是扮仙戲,福路、西皮,而福路是接近秦腔,西皮是以皮黃系統為主,而扮仙戲則保留了崑曲的聲腔。除了這三大部份之外,有所謂的〔细曲〕或書〔幼曲〕,即北管子第戲在其流傳的過程中,也吸取了一些地方小戲,而一些傳入台灣,如蘇北一帶的王婆罵雞,安徽小戲的蓮花落(鬧)等,都保留在北管戲曲中,而抒情的小戲,北管藝人把它們歸成一類,稱為細曲,大都在〔擺場〕(一種演出形式)時演奏,故名為細曲,其難度最深,即使今天最古老的北管票房—梨春園,能唱細曲者也不過數人,且逐漸失傳中。 北管戲曲演出的方式。通常有三種,一為〔出陣〕,二為〔擺場〕,三為〔梨園登臺〕。 〔出陣〕即是在宗教活動中,配合神祇廟會遊行,流動式的演出,現在一般人稱為大鼓陣或鼓吹,所演奏純為器樂曲,俗稱〔牌子〕,所用樂器以嗩吶、海笛、大鑼、鈔、鼓為主、音量很大,喧吵熱鬧;喜事著紅色,聲大熱鬧喧嘩,常演的曲牌多屬〔朝廷牌子〕,如一江風朝天子,將軍令、福祿壽等,喪事則曲牌多哀怨,悽涼的〔綠林牌子〕,如十裡怨,不是路、陰陽別等,而出陣,是最容易引起子弟的衝突,早期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