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 4 离子注入 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 注入损伤 热退火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是一种将带电的且具有能量的粒子注入衬底硅的过程,注入能量介于1KeV到1MeV之间,注入深度平均可达10nm~10um。离子剂量变动范围,从用于阈值电压调整的1012/cm2到形成绝缘埋层的1018/cm2。 相对于扩散,它能更准确地控制杂质掺杂、可重复性和较低的工艺温度。 离子注入已成为VLSI制程上最主要的掺杂技术。一般CMOS制程,大约需要6~12个或更多的离子注入步骤。 离子注入应用 隔离工序中防止寄生沟道用的沟道截断 调整阈值电压用的沟道掺杂 CMOS阱的形成 浅结的制备 在特征尺寸日益减小的今日,离子注入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技术。 离子注入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离子注入系统原理-离子源 离子源是产生离子的部件。将被注入物质的气体注入离子源,在其中被电离形成正离子,经吸极吸出,由初聚焦系统,聚成离子束,射向磁分析器。 吸极是一种直接引出离子束的方法,即用一负电压(几伏到几十千伏)把正离子吸出来。 产生离子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 离子注入系统原理-磁分析器 从离子源吸出的离子束中,包括多种离子。如对BCl3气体源,一般包括H+、B+、Cl+、O+、C+等。 在磁分析器中,利用不同荷质比的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不同,可以将离子分离,并选出所需要的一种杂质离子。 被选离子通过可变狭缝,进入加速管。 离子注入系统原理 离子源通过加热分解气体源如BF3或AsH3成为带正电离子(B+或As+)。 加上约40KeV左右的负电压,引导这些带正电离子移出离子源腔体并进入磁分析器。 选择磁分析器的磁场,使只有质量/电荷比符合要求的离子得以穿过而不被过滤掉。 被选出来的离子接着进入加速管,在管内它们被电场加速到高能状态。 离子注入系统原理 被掺杂的材料称为靶。由加速管出来的离子先由静电聚焦透镜进行聚焦,再进行x、y两个方向的扫描,然后通过偏转系统注入到靶上。 扫描目的:把离子均匀注入到靶上。 偏转目的:使束流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中性离子不能到达靶上。 注入机内的压力维持低于10-4Pa以下,以使气体分子散射降至最低。 离子注入的优缺点 优点: 注入的离子纯度高 可以精确控制掺杂原子数目,同一平面的掺杂均匀性得到保证,电学性能得到保证。 温度低:小于400℃。低温注入,避免高温扩散所引起的热缺陷;扩散掩膜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掺杂深度和掺杂浓度可控,得到不同的杂质分布形式 非平衡过程,杂质含量不受固溶度限制 横向扩散效应比热扩散小得多 离子通过硅表面的薄膜注入,防止污染。 可以对化合物半导体进行掺杂 离子注入的优缺点 缺点: 产生的晶格损伤不易消除 很难进行很深或很浅的结的注入 高剂量注入时产率低 设备价格昂贵(约200万美金) 4.1 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高能离子进入靶后,不断与靶中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碰撞,在碰撞时,注入离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并损失能量,因此具有一定初始能量的离子注射进靶中后,将走过一个非常曲折的道路,最后在靶中某一点停止下来 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注入离子在靶内能量损失方式 核碰撞 (注入离子与靶内原子核间的碰撞) 质量为同一数量级,故碰撞后注入离子会发生大角度的散射,失去一定的能量。靶原子也因碰撞而获得能量,如果获得的能量大于原子束缚能,就会离开原来所在晶格位置,进入晶格间隙,并留下一个空位,形成缺陷。 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注入离子在靶内能量损失方式 电子碰撞(注入离子与靶原子周围电子云的碰撞) 能瞬时形成电子-空穴对 两者质量相差大,碰撞后注入离子的能量损失很小,散射角度也小,虽然经过多次散射,注入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电子则被激发至更高的能级(激发)或脱离原子(电离)。 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核阻止本领说明注入离子在靶内能量损失的具体情况,一个注入离子在其运动路程上任一点x处的能量为E,则核阻止本领定义为: 电子阻止本领定义为: 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在单位距离上,由于核碰撞和电子碰撞,注入离子所损失的能量则为: 注入离子在靶内运动的总路程 核阻止本领 低能量时,核阻止本领随能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Sn(E)会在某一中等能量时达到最大值。 高能量时,由于高速粒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靶原子进行有效的能量交换,所以Sn(E)变小。 电子阻止本领 电子阻止本领同注入离子的速度成正比,即与注入离子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V 为注入离子速度,Ke 与注入离子和靶的原子序数、质量有微弱关系,粗略估计时,可近似为常数 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不同能区的能量损失形式 低能区:以核碰撞为主 中能区:核碰撞、电子碰撞持平 高能区:以电子碰撞为主 4.2 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 一个离子在停止前所经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性胰腺炎护理查房课件(完整版).pptx VIP
- 如何做合格的研究生导师.ppt VIP
- GB50084-2001(2005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docx VIP
- 绿色“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节能环保树立垃圾分类新观念PPT模板课件.pptx VIP
- 铁路栅栏改移重点项目施工专项方案.doc
- ApacheCN 编程/大数据/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学习资源 2019.8.pdf VIP
- 精品解析:北京市八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大数据互联网科技PPT模板 .pptx VIP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pdf VIP
- 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