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的改革 (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 (2)设置“别头试”,限制考官权力。 (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 (4)扩大及第名额。 (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 (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 (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 宋殿试图 殿试之后的待遇 按“三甲五等”发榜 第一甲:名列第一,第二等者,赐以“进士及第” 名义。 第二甲:名列第三等者,赐以“进士出身” 名义; 第三甲:名列第四,第五等者,赐以“同进士出身”名义。 告示 元代的改革 (1)明定三场三制: 乡试、省试都各考三场,每场之间相隔三日 (2)确定乡试、省试的具体日期 : 乡试第一场为农历八月二十,会试第一场为农历二月初一 (3)规定考试范围 : 出题范围是《四书》,答题范围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明代的改革 (1)确定“三年大比”制度。 (2)考试过程改为四个阶段。 (3)考试的手续更为严密。 (4)确定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 “三年大比” 制度 洪武十七年 (1384年)正式规定每隔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 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 这些年头称为“大比之年”。 四个阶段的考试过程: 童生试(院试):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去参加乡试 ; 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发榜图)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廷参加殿试;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乡试发榜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有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状元梦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度的影响 2.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有 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影响 1.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提供人才 支持;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唐、宋、元、明、清,有着1300年的历史。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世间却只有一张,那就是明代庄园赵秉忠的殿试对策。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状元卷 状元赵秉忠 1573~1626 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人 *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 第六学习主题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首 页 导 入 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影响 学习与探究 科举随谈 科举制创立背景 1.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严重; 2.隋统一后急需大批人才。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身。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魏文帝曹丕 187~226.6.29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 陈群 字长文 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 九品中正制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推荐考察为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只注重门第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隋文帝杨坚 541~604 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 废止九品中正制 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宣告科举制度的诞生。 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一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 隋炀帝杨广 569~618 文帝杨坚次子 头戴方帻[zé],上穿宽袖衣,下着曳地裳,腰束宽带,脚穿舄[xì]。 隋朝文官俑 607年丁卯,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沈起伟《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史卷) 杨纂……大业中进士举。 ——《旧唐·杨纂传》 zuǎn 科举制正式创立标志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度的发展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