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第一课 语文知識-漢字 教學要求: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瞭解漢字的性質特點、發展歷史、結構規律以及在古代典籍中的使用情況,重點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和古代典籍的文字使用情況,懂得通過字形來分析字的意義。 教學內容:本課介紹古代漢字知識,共分四節。第一節介紹漢字的性質和特點,第二節介紹漢字的結構,第三節介紹漢字的形體演變,第四節介紹古書的用字。第二節和第四節是本課的學習重點。第二節中我們結合傳統的“六書”說和近現代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將漢字分成表義字、表音字和表義兼表音字三類。第四節介紹了古今字、繁簡字、異體字、通假字,指出古書用字的這四種情況是從不同角度給相關的漢字所作的分類。 第一節 漢字的性質和特點 一、漢字的性質?漢語的語素絕大多數都是單音節的,書寫的時候用一個漢字來表示,如“日”“月”“水”“火”“人”“民”“君”“臣”等等,所以,漢字是語素音節文字。 二、漢字的特點?通常人們說漢字是表意文字,這話雖然不夠全面,但抓住了漢字的特點。所謂表意,指的是從漢字的形體上就可以看出一個字所表示的意義或所屬的義類,也就是許慎所說的“視而可識,察而見義”。 教學重點:漢字的性質:漢字是語素音節文字 第二節 漢字的結構 一、傳統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六書”之說及其評價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逐一下了簡明的定義,並舉了例證。他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qū),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huī),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義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對於“六書”是否都是造字方法,後代學者的看法與漢朝學者不完全相同。後代多數學者認爲,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可以造出新字,而轉注和假借不能造出新字,所以“六書”不能認爲都是造字方法。於是有學者提出“四體二用”說,認爲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是造字的方法,而轉注和假借則是用字的方法。 二、表義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和會意字 獨體表義字——象形字。象形字是描摹事物的形象,使人一看就能瞭解字的意義,所以應屬於表義字。 指事符號表義字——指事字。指事字有些是在象形字上加特定的標記,正如許慎所說,“視而可識,察而見義”,需要仔細觀察才能明白其意義;有些則是採用象徵性的符號來表示。 合體表義字——會意字。會意字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合在一起,並且把它們的意義合在一起,讓人從組合中體會出其意義。 三、表音字:假借字 語言的某個語素沒有專門爲它造字,書寫的時候借用另一個同音字來表示,這樣的字就是假借字。 四、既表義又表音的字:形聲字 形聲字一般都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表義,叫做意符,一部分表音,叫做聲符,習慣上也叫做形旁和聲旁。 教學重點: (1)“六書”之說及其評價; (2)形聲字。 第三節 漢字的形體演變 一、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發明是什么時候,現在還沒有定論。古代傳說漢字是黃帝的史官蒼頡發明的。《呂氏春秋·君守》曰:“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后稷作稼,臯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憂,因者平。”許慎《說文解字·敘》亦曰:“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tíháng)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按照這個傳說,漢字在黃帝時代就發明了,但這個傳說到目前爲止還不能證實。現在所見到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漢字是商朝的甲骨文,但甲骨文已經是很成熟的漢字了,所以漢字的發明肯定在商朝之前。 二、甲骨文 甲骨文是盤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市西北)以後二百七十多年間商朝統治者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當時盛行卜筮之風,大小事皆決於卜筮,例如一旬之內會不會有憂患,天會不會下雨,農業生産能不能有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乃至生育、疾病、做夢等等,都要占卜一下,看看是凶是吉。當時占卜的方法是,在選好的龜甲獸骨背面鑿出一個小坑,然後用火燒灼小坑所在的位置。因小坑的地方較薄,受熱以後就會暴裂,裂開的紋理叫做“兆”,豎紋叫“兆幹”,橫紋叫“兆枝”。占卜者依據“兆”來判斷吉凶祅祥,然後把占卜的過程和結果刻寫在所占的龜甲獸骨上。刻寫的內容概括起來包括:命辭、占辭、兆序、兆記和驗辭,其中前四種是占卜的時候刻上去的,驗辭則是占卜的結果獲得應驗之後刻上去的。由於甲骨文一般都是占卜內容的記錄,所以又叫卜辭、貞卜文字。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面的,所以又叫契刻辭、刻文。契刻這些文字的龜甲獸骨在地下沈埋了三千年,其間也不時被人翻挖出來,但是沒有人知道上面刻着具有巨大歷史價值的古代文字。直到清末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甲骨文的價值才開始被人所認識。一個世紀以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哆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