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记者连云港走笔-数字大学城.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记者连云港走笔-数字大学城

“准记者”连云港走笔 之一: 从重点扶贫县到最具潜力百强县之一 ——从数字看灌南巨变 (程远州报道)“全国最具潜力百强县”18强,“全国创新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县”第15位,连云港市目标综合考评“五连冠”,江苏省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在灌南人民满怀喜悦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的荣誉时,谁能够想到,就在5年前,这还是一个被称为“苏北经济洼地的锅底”的重点扶贫县呢? 5年,对于历史是不值一提的,但对于灌南却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灌南用5年时间,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巨变,依靠着大海,把自己变成了一颗耀眼的明珠。 一、2007年经济总量达到62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873元和4247元 2002年,灌南县在江苏省县市评比时,主要的经济指标在全省倒数第一,灌南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在2003年提出“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追求,高强度推进”的战略思想,开始了“工业立县、开发兴县、城镇活县、富民强县”的发展之路。 经济总量是反映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指标。2002年,灌南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7.46亿元,而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2亿元。总量规模增长了1.26倍,年均增幅达11.7%多,而且2006、2007这两年增长尤快,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同比增长17.5%,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按可比价格算增长18%。总量的迅速增长也带动了人均GDP的相应提高,2002年全县人均GDP为3738元,2007年则达到了8299元。 二、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从2002年的40.7:31.4:27.9 到2007年的24.23:46.36:29.41,走从农业县到工业县的发展之路 提起灌南,2003年之前人们想到的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优质粳稻生产县”,“杨木生产基地”,2003年全县工业化率仅为25.1%,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19.2个百分点。但是2003年之后就不同了,随着灌河半岛和灌南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灌南仿佛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工业打头的县。工业经济迅猛扩张,2007年全年完成工业投入7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9家,全部工业用电量达3.34亿千瓦时。 2003年以来,灌南五大经济园区先后入驻超2000万元项目227个,其中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89个。而在2002年,这些大规模的投资在灌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工业兴则财税兴,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比2002年底增长700%,居苏北24县第8位,比2006年底增长130.3%。化工产业的龙头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就建在灌河半岛上,仅此一个园区2007年的销售就达到了40亿元,创税收2亿元。 随着工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农民剩余劳动力也有了好去处,农民在工业立县的口号中得到了实惠。“每月1200元,比种田收入多多了。”一位在灌南开发区天意消防器材厂做工的四十岁上下的妇女说。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增长6.18倍, 城市建设认定“苏北中等城市”目标 5年里,灌南的固定资产投资几乎年年都要翻倍增长,2002年是11.7亿元,到了2007年就陡增到84亿元了,巨额资金的投入使得灌南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城市建设也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迅速开展起来。 2007年灌南完成城建投入38亿元,实施了50项重点工程,新增住房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按照“38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苏北中等城市的建设目标,灌南县政府投入资本,不断加大城市投入,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完善配套功能。在拆迁过程中以比市场低40%的价格卖房给拆迁户。 2007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8平方米,比2002年的25.2平方米增长了7.6平方米。 有了财政的充裕,就有了人民日常生活的保障。目前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到98.9%。灌南县的社会事业还有很多可以引以为傲的“全省率先”:在全省率先完成1.1万户草危房改造任务,建成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让1200户困难群体圆了住房梦。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超过80%,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落实重度残疾人救助保障,全县77名孤儿实行集中抚养,在全省首创孤儿养育新模式等。 四、以经济的起飞带动环境的重建:2007年林木覆盖率位居全省前三强, 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6%;工业发展模式被省环保厅确立为“灌南模式” 就全世界来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简直成了落后地区的工业化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灌南的发展在刚开始也出现了以环境换经济的做法,但是县委、县政府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迅速做出了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