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2017.docVIP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2017.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2017   现将我市2017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建基本情况   目前,北海市已成功创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示范区共18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4个,北海市合浦县利添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区、北海市银海罗汉松产业(核心)示范区分别为五星级、四星级,广西农垦七里香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北海市银海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今年认定)为三星级;合浦县党江双季稻产业示范区等4个市级示范区;合浦县闸口对虾产业示范区等2个县级示范区;合浦县党江镇双季稻产业示范区等8个乡级示范区。   2017年,我市按照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以自治区级示范区为发力点,以市级为支撑点,以县级为依托点,以乡级为承接点,创建各级示范区23个,其中创建北海市合浦县东园循环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北海市铁山港区深水抗风浪养殖(核心)示范区为自治区级2个,市级5个,县级9个,乡级7个。按产业类别分,种植业9个,水产业5个、畜牧业5个、林业2个,休闲农业2个,已经开展了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考评工作。   二、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一)引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示范区既有农业基础的传统水稻等产业,又有新兴的生态乡村旅游产业;既有全国有名的“南珠”养殖产业,又有全区出名的高位池鱼虾养殖产业;既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罗汉松、夏橙产业基地,又有全区规模较大的金花茶、发财树产业基地;既有国家重点扶持的奶水牛产业,又有北海重点发展的特色家禽产业,这些产业反映北海的农业特色,集成北海现代农业的最先进水平,引领北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推动现代化种养方式转变。绿色、低碳、循环的种养方式在示范区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全新种养模式:生态水稻示范区的“水稻+养鱼+养鸭”共生模式、抗风浪示范区的“金鲳鱼+珍珠贝+名贵鱼”多层养殖模式、东园示范区的健康生态循环模式、松柏山示范区的“水果+沼气+养猪”清洁环保模式、马兰垌示范区的“菜—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对虾产业示范区的“鱼虾套养”资源共享模式、绿然生态鸡林下示范区的立体养殖模式等等,这些种养模式大大地推动我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农村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化农业的“四要素”在示范区高度聚集。优质、连片的农村土地向示范区流转,形成300亩—50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财政涉农扶持资金、企业自筹资金、农民入股资金等三个主渠道资金集中投入示范区,累计投入86069万元;示范区引进新品种147个,推广新技术90项,应用新成果13项,还注册有“小村故事”、“绿然土鸡”、“诸葛食集”等商标28个,获得“三品一标”认证30个,名优品牌14个,无公害农产品19个,有机农产品6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示范区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中院校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聘用硕士或副高以上职称人才82人,新引进高层管理、销售人员23人。   (四)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业扶贫模式等“三种”体制机制在示范区落地生根成,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得到推广,小额担保贷款、联保贷款业务广泛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得到推广,示范区都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了“大块并小块”耕地整治,开展以土地入股、土地租用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产业扶贫模式得到推广,示范区以产业带动的方式,为贫困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参与示范区建设。   (五)建立农民致富样板。在示范区内建立了“12345”带动农民致富样板,即:实现示范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所在乡镇增收20%以上这一目标,整合基地和新农村“两块”资源;联结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要素”,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四统一”服务;通过“保底+分成”(水稻产业示范区、中盛瓜果示范区等)、“养殖套餐”(抗风浪示范区、龟类生态示范区等)、“农民股东”(利添水果示范区、小村故事示范区等)、“保姆跟踪”(林下养殖示范区、吉吉肉牛示范区等)、“电商扶贫”(黄瓜产业示范区、东园循环示范区)等“五带动”模式,带动11043户农户参与示范区建设,这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所在乡镇20%以上。   三、创建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抓责任。将示范区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四定”任务和绩效考评,市、县(区)、乡镇三级建立了统一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做好规划抓目标。今年初,每个示范区就制订一套实施方案和规划,规划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设计,县级政府发文认定,这些实施方案和规划围绕有示范(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能增收(带动农民增收)的目

文档评论(0)

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