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2教育本质案例讨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2教育本质案例讨论

马卡连柯:尊重信任   马卡连柯在教育工作中十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他从来不把失足青少年当作违法者或流浪儿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积极因素和发展可能的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受过马卡连柯教育的谢苗·卡拉巴林,曾回忆了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当学员时,马卡连柯如何尊重他、信任他,使他走上新生的历程。     那是高尔基工学团创办不久的一天,马卡连柯到监狱去领卡拉巴林,当马卡连柯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亲切地要他暂时离开办公室。当时,卡拉巴林对此并不理解。过了十年后,当卡拉巴林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时,马卡连柯才告诉他说:“我当时所以叫你走出监狱长的办公室,是为了使你看不见担保你出去的条子。因为这个手续,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卡拉巴林说:“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的、人道的接触。”当他俩从监狱去省人民教育厅的路上,卡拉巴林总是走在马卡连柯的前面,以表示自己不打算逃跑,而马卡连柯总是和他并肩而行,同时跟他谈话,使他高兴。所谈的都是关于工学团的事,只字不提监狱的情况和有关他过去的事。 有一次,卡拉巴林这样询问马卡连柯;“请您直爽地告诉我,您相信我吗?”马卡连柯诚恳地回答说:“过去的事不必提了”,“相信”“我知道你这个人是跟我一样的诚实”。马卡连柯还见诸行动,曾接连两次把带枪取巨款的重任委托给卡拉巴林去办理,这使这位学员深受感动。他走出马卡连柯办公室,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   高山背后,   飞出一群老鹰,   它们边飞边叫,   寻找着美好的生活。   (见《教育诗》第224至227页)    是的,这清脆悦耳的歌声告诉人们,马卡连柯以尊重与信任的良药,医治好了卡拉巴林那受伤的翅膀,使他懂得了人的尊严,认识了人的价值,从而信心满怀地飞翔在祖国的长空。后来,这位卡拉巴林终于成了自己老师马卡连柯的可靠继承者和得力助手。   卡拉巴林的变化历程,说明了尊重信任在教育中的力量。马卡连柯正是运用这一力量,激起了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的自尊感,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卑、失望和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追求的火光。 (五)对教育概念的分析 1. “教育”概念不是描述性的,而是表达性的。所谓描述性的就是指象自然科学概念那样的东西,是纯粹的对客观世界的描述。除此之外它们没有更多的东西。它们中是一种临时约定的符号,是价值中立的,是可以被代替的。 “教育”概念则不然,它是表达性的,表达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教育的主观态度和价值追求。它既通过它自身,也通过它所赖以存在的历史来表达自己。作为表达性的概念,它的质的东西是表达过程中所显示的价值意向。它的意义也是不断生成的,是向表达的主体和倾听的主体开放的,因而也是始终具有创造性的、多义的。 在现实社会中,教育现象是客观的存在着的,但是,这种存在是一种人赋性的存在,而不是主体性的存在,是人让它存在的。 2.应然、实然、或然的教育 在理论上,教育是什么回答的是教育应该是什么;在事实上,教育是什么回答的是教育实际上是什么;在理论与事实之间,教育可能是什么? 现实中的教育画像 案例1(幼儿园) 田田是长沙市幼稚园的小朋友。“田田吃饭慢,老师就拧她的耳朵、敲她的头,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吃完了饭,老师见田田碗里还有饭,便走过来,一边呵斥着一边拿起勺子,将那半碗饭一口气全塞进田田嘴里,田田噎得满脸是泪。午睡时,老师拿着一根棍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发现谁没有睡着就敲一下谁的头,田田害怕极了,越害怕越睡不着,老师发现了就掐她的屁股和腿。到后来,一说送她去幼稚园,田田就吓得直哆嗦。”最后,田田不但厌恶学习,而且严重失语。 (吴□雯《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北京文学》2001年2期) 案例2(小学) (1)冯航是贵州省湄潭县抄乐乡小学五(二)班的学生。1999年12月13日,他上课时向教室后边扭了一下头,班主任罗远寿当即大声喝斥,“吓得冯航全身发抖”。罗远寿规定,谁上课时转头看后面的同学,就要令后面的同学吐10口唾沫给他吞下。这条纪律马上执行了。后排同学吐到第三口时,冯航还了一口唾沫。罗远寿立时火冒三丈,强令后排的这位同学到厕所撬屎来喂给冯航吃。这位同学吓得满脸通红,不敢执行这样可怕的命令。罗远寿老师说,你要不去,以后就不要来上学了。这位同学只好流着泪撬来粪便喂冯航,而后痛苦得放声大 哭。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被如此恶劣的行径吓得大哭。罗远寿厉声威胁冯航说:“不许吐出来,一定要吞下去!”(《遵义晚报》2000年4月7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