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学唐丽丽.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中学唐丽丽

* * 平湖中学  唐丽丽 《论语选读》 疑难问题解决的几点浅见 09高考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高考样卷题: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课程标准》: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要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论语选读》前言: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教学目标: 正确把握《论语》选读部分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内涵; 提高学生对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 结合当代社会生活正确评价孔子和他的思想。 疑难之一:孔子思想内涵的把握。 疑难之二:选读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 探究学习。如何组织教学? 疑难之三:半个学期的课,如何保持学生的 学习兴趣?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状语后置句) 无乃尔是过与(固定句式) 如之何(固定句式) 君孰与不足(提宾句) 疑难探究: (1)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稷,有人说是孔子对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的“老死不相往来”思想是否相同的? (2)现代社会,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 解决:联系现代生活,解决疑难。 克己复礼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 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谓倒装,强调孔子迂腐之深。) 野哉,由也。(主谓倒装,强调子路粗野之深,表达了孔子对子路不满和批评。) 疑难探究: (1)孔子主张的“礼” 与现在提倡的“文明礼貌”是否相同? (2)宰我提出一年丧期的观点有无道理? 设置矛盾,辩论解疑。 (1.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可设问:从孔子以上思想出发,当忠孝不能两全,如何抉择? 知其不可而为之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句)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省略句)——文言练习一(1)   疑难探究: (1)孔子与诸隐士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2)子路批评隐者“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是否正确? 仁者爱人    文言练习四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 疑难探究:对管仲的评价。 (3.22)“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课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周而不比   疑难探究: (1)(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在这方面,普通人与仁者有什么区别? 链接:《礼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下文“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周而不比 疑难探究: (2)(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    明确:不违。“以德报怨”易混淆是非标准,所以孔子不同意。儒家的忠恕之道,即尽心竭力,将心比心。“以直报怨”,坚持是非标准,对怨恨者、对正道便尽了“忠”;怨恨者当然希望得到公正对待,以正直回报怨恨,正是尽“恕”。 诲人不倦   理解并积累成语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举一反三、切磋琢磨、述而不作等; 疑难探究: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

文档评论(0)

186****0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