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连接技术15-6分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接设备采用较小的真空室将焊接缝区域覆盖起来,使电子束处于焊接缝局部区域的局部真空中,这种方法既保留了真空电子束焊接的特点又避开了庞大的真空室,解决了厚大工件的焊接问题,可大大提高焊接质量并大幅度降低设备的成本。对于导弹和运载火箭,大多焊件为圆柱体、圆锥体、箱体和法兰环缝。形状比较简单和规则,所以对航天工业而言,这种设备具有较大的共用性。 局部真空室及真空系统包含有大直径旋转动密封技术,直线移动动密封技术,工件与局部真空室的静密封技术,上、中、下三层真空室的合轴技术以及特殊的真空系统设计。 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发展状况 60年代中期已有美、德等国原理性研究的专利和报道。 70年代中期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法国,研制了十多种类型的直线型和环缝焊机。 80年代该技术在法、 德等国已进入应用阶段,日本的发展有后来居上之势, 前苏联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前苏联将这种技术用于能源”号火箭燃料贮箱铝合金外壳焊接, 以提高焊接质量。其纵缝、对接环缝和法兰环缝焊接共使用了7种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机。在磁液密封、 电子枪旋转馈电、金属蒸气收集、薄壳结构焊接预应力以及高压放电抑制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法国研制了平焊、 立焊和横焊的各种直线型焊接设备。德国也研制了直线型电子束焊接设备, 利用逐段移动的办法焊接了长度为20多米的机翼。在焊缝自动跟踪及电子束功率密度分布测试等基础方面也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 日本曾引进法国缝焊机,用于船体构件和核装置的焊接,还利用这种技术进行了H-1型火箭贮箱共底拼焊,材料为2219锻铝合金,直径为φ2.44m, 壁厚为80mm。 国内的发展已有良好的开端,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一0所于1986年研制了行程1.5km、50kV、5kW直线型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机,已用于卫星燃料贮箱制造中1mm和16mm钛合金板材拼焊工作。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材料连接技术 Materials We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赵兴科xkzhao@ustb.edu.cn 1 材料连接概述 2 电弧焊接新技术 3 高能束焊接新技术 4 固相连接新技术 5 钎焊连接新技术 提 纲 普通钨极氩弧的最高温度为10000-24000K,能量密度104w/cm2; 等离子弧温度为24000-50000K,能量密度105-106 w/cm2 ; 焊接用激光的能量密度可以达109 w/cm2 。 能量密度高,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区小。 功率密度105W/cm2以上的粒子流即称为高能束。 焊接过程的特点是可以穿透工件,实现小孔(keyhole)焊接。 小孔焊(深熔焊)是高能束焊接的重要特征,能量转换机制是通过“小孔”结构来完成的。 束流照射下,材料产生蒸发形成小孔。 小孔犹如一个黑体,几乎全部吸收入射光线的能量,孔内温度达25000℃。 孔腔外壁金属熔化,液体流动。 表面张力、蒸汽压力等保持着小孔动态平衡。 小孔及其周围液体金属随着束流移动,液体金属填充小孔移开后留下的空隙并随之冷凝形成焊缝。 用于焊接的高能束流可以为单一的电子、光子、离子,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如激光束+电弧(TIG、MIG、Plasma)复合热源。 A-TIG焊亦具有高能束焊接的特点。 3.1 电子束焊接新技术 3.2 激光焊接新技术 3 高能束焊接新技术 3.1 电子束焊接新技术 电子束焊(EBW,Electronic Beam Welding )是以集中的高速电子束轰击工件表面时所产生的热能进行焊接的方法。 1948-1951:德国Steigerwald 发现电子束可用来加工材料,随后,发现电子束可用来焊接,Steigerwald在Siemens和HeraeusAA联合工厂制造了电子束焊机。 1958:Zeiss公司向美国西屋公司提供了一台工业用电子束焊机 电子束焊接在工业上的应用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电子束焊接首先是用于原子能及宇航工业,继而扩大到航空、汽车、电子电器、机械、医疗器械、石油化工、造船、能源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电子束的产生 3.1.1 电子束焊的基本原理 1)阴极 2)阳极 3)聚束极 4)聚焦透镜 5)偏转系统 1)阴极 通常由钨、钽以及六硼化镧等材料制成,在加热电源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下,其表面温度上升,发射电子。 2)阳极 为了使阴极发射的自由电子定向运动,在阴极上加上一个负高压,阳极接地,阴、阳极之间形成的电位差加速电子定向运动,形成束流。 3)聚束极(控制极、栅极) 只有阴、阳两极的电了枪叫做二极枪。为了能控制阴、阳两极间的电子,进而控制电了束流,在电子枪上又加上一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