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特点》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心理特点》课件

(四)认知失真的特征 1、根源在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2、不合理认知一旦成为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便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性; 3、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心理平衡; 4、越是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其认知越容易失真; 5、感情色彩较浓的关系中容易失真。 30 (五)当代大学生认知失真 1、极端思维: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2、心理过滤: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3、瞎 猜 测:他怎么不理我啦 4、虚拟陈述、隐藏假定:专横的必须 5、情绪推理: “我长得不漂亮,所以别人都不喜欢我”;“我真没用,什么事都干不成”;“我来自农村,什么都不如来自城里的同学”。 6、人格化:我是个灾星,宿命论”。 31 (六)几种认知效应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 4、刻板效应 5、投射效应 32 (七)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 1、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疗法) A诱发性事件--B信念--C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D驳斥干预--E效果--F新的感受) D :驳斥非理性的观念 E :获得新而有效的理性哲学,以合宜的思考代替不合宜的思考。 F :新的情绪状态,不再感到有严重的焦虑和消沉,再感到沮丧和自我责备,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适当的感受。 2、归因疗法 33 教学启示 在个体发展早期应有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 教育应帮助个体完成同一性获得; 不同文化差异对同一性获得内容和方式有不同影响。 34 心理 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 一、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属于青年期,即属于青年初期和青年中期。 其中,低年级的大学生,仍有许多心理特点和青年初期的高中生很相似,不过由于已经入大学,其环境条件、主要目标、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人们对他们的看法等,都对其心理特点有所影响。 高年级的大学生己接近青年中期末,就要跨进社会,面临工作和独立承担生活担子等问题,青年晚期的择业、成家立业等因素已开始影响他们。 2 研究发现,现阶段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性: 1、自主性与依赖性共存。 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使得大学新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且要求自己尽快摆脱依赖性,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因而往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渴望得到具体帮助。这种依赖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等待心理。等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导,等待同学的友谊之手,等待父母的经济支持等等。 半成人感 3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他们的理想常常带有幻想乃至空想的色彩。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就会产生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身份焦虑与 自我成长 3.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开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但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模糊不清、很难把握其实质的阶段。把一些事情看得很“神秘”羞于对人启口,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常常莫明其妙地陷入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中。然而,青年人又有着与人交往的强烈需要,不仅需要有亲密交往的知己,也需要加入一个团体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这些显示了大学生的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和冲突。 归属感的需要 4 4.情绪性与理智性的矛盾。   人的活动是一种知、情、意、行的过程,大学生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是一遇适当情境,他们会热情奔放、勇往直前;一遇困难和挫折,他们就兴致皆无,情绪一落千丈。表现出大学生情感变化的两极性,忽冷忽热,一忽儿,情绪主宰一切,难以驾驭;一忽儿,理智又使他们摇头叹息。从而形成了处理问题时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 5 5.异性间吸引与隔离的冲突。   大学期间,异性间的吸引是正常而又自然的心理现象。但在刚进大学时,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的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导致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 6 (二)自我意识的分类 1.从形式上看 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意志的,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图式、 自我概念、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自尊、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 自我调节:自制、自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 2.从内容上看 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3.从时间上看 自我意识可分为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将来的自我 9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个体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