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73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质量手册
微生物检验组操作手册
标本的接种与处理标准操作程序(SOP-401)
1.目的:规范标本的接种与处理,提高细菌检出率。
2.SOP-401变动程序:由操作者提出,并经科主任审核。
3.范围:各种细菌培养的标本。
4.溯源: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标准操作:
5.1一般细菌培养、鉴定
适用于本项检查的标本是指除血液、尿液和粪便等有特殊处理要求的标本,以及脓、痰、创面、胆汁、CSF、胸腹水、咽拭子等。
5.1.1样品采集与处理
5.1.1.1在疾病早期或症状、体征明显时,最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
5.1.1.2选择合适的解剖部位并以正确的方法和设备采集标本。
5.1.1.3避免固有菌群的污染,尽可能保证样本代表感染过程。
5.1.1.4采集足够的数量,因标本量不足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
5.1.1.5每个标本都要标明病人的姓名、住院号、来源、特殊部位、采集的日期时间和最初的采集者。
5.1.1.6将标本放在无菌并且有利于可疑病原菌生长的容器或培养液中,防止渗漏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本实验室指定适用于本项检查的容器是无菌试管、无菌拭子、无菌痰杯及各种灭菌标本留取容器。
一般细菌可在合适的培养基(如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上,在一定的温度、气体等条件下生长繁殖而形成菌落。根据菌落特征、涂片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可做出鉴定。
5.2 检验流程
5.2.1流程图
样品 → 接种 → 挑取可疑菌落 → 涂片染色镜检 → 生化反应、鉴定 →报告。
5.2.2 操作说明
5.2.2.1样品 脓、痰、创面、胆汁、CSF、胸腹水、咽拭等。
5.2.2.2接种 血平板(痰、CSF需加巧克力平板),35℃过夜,初次分离需5-10%CO2。
5.2.2.3镜检 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5.2.2.4生化反应、鉴定
手工生化试验:
5.2.2.4.1葡萄球菌:凝固酶、甘露醇、尿素、新生霉素、麦芽糖、木糖、蔗糖、硝酸盐、多粘菌素B、同时观察菌落颜色和溶血情况。
5.2.2.4.2链球菌、肠球菌:触酶、七叶苷、肉汤、6.5%Nacl、CAMP、乳糖、山梨醇、阿拉伯糖。
5.2.2.4.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KIA、苯丙氨酸、葡萄糖酸盐、甘露醇、麦芽糖、IMViC、硝酸盐。
5.2.2.4.4变形杆菌:KIA、苯丙氨酸、麦芽糖、靛基质、鸟氨酸。
5.2.2.4.5灰凸菌落,典型的阴性球杆菌:KIA、葡萄糖、甘露醇、靛基质、枸橼酸盐、硝酸盐、丙二酸盐、44℃。
5.2.2.4.6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阴性:KIA、尿素、苯丙氨酸、葡萄糖酸盐、甘露醇、葡萄糖、IMViC、硝酸盐。
5.2.2.4.7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KIA、葡萄糖、甘露醇、靛基质、枸橼酸盐、硝酸盐、七叶苷、乙酰胺。
5.2.2.4.8可疑气单胞菌,氧化酶阳性:KIA、葡萄糖、甘露醇、靛基质、枸橼酸盐、硝酸盐、七叶苷、赖氨酸、蔗糖、VP(25℃)。
5.2.2.4.9 可疑弧菌,氧化酶阳性:同气单胞菌生化,另加不同浓度Nacl。
5.2.2.4.10缓慢生长分枝杆菌:暗产色、光产色、耐热触酶、硝酸盐、尿素、吐温-80。
5.2.2.4.11快速生长分枝杆菌:45℃生长、暗产色、光产色、MAC琼脂(28℃)、硝酸盐、铁吸收试验(28℃)、5% Nacl肉汤(28℃)、阿拉伯糖、木糖、卫茅醇、枸橼酸盐(28℃)、甘露醇(28℃)。
另见下表:
一般细菌生化反应和鉴定流程
菌落、涂片
鉴定
G-球菌
氧化酶、DNA酶、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或接种API NH
G-杆菌
OX(+) ATB ID 32GN或API 20Ne或手工生化
OX(-) ATB ID 32E或API 20E或手工生化
G+杆菌
视情况而定
G+芽胞杆菌
根据涂片染色、菌落特征、简单手工生化反映鉴定
李斯特菌、棒状杆菌
API Coryne
G+球菌
触酶(+) ID Staph或手工生化
触酶(-) ID Strep或手工生化
真菌
科玛嘉显色平板或ATB ID 32C、API 20 C AUX
5.2.2.5菌种鉴定
按检验流程、操作说明、生化反应、鉴定步骤中所述方法操作,将可疑菌落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或板条上,按要求培养足够时间后,手工或用计算机自动读取结果,打印报告。
5.2.2.6报告 菌种名、无细菌生长或未培养出病原菌等。
5.3注意事项
5.3.1采样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须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并及时送检。
5.3.2分离培养须接种合适的培养基,鉴定须选用适当的反应或试剂条。
5.3.3结果判断时须注意区别病原菌和正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