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本章主要内容: 水的基础知识(水资源、水体等概念) 水体污染(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水体自净 水污染防治 思考1:水与人类 的关系?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不能3天不喝水。 一个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人体重的65%。水是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其中脑组织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骨骼含水23%。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大约需要消耗2公斤的水,其中一半是经过肾脏形成尿液,把体内的废物排泄体外,其余半数由肺、肠及皮肤排出。 地球上淡水量示意图 我国水资源特性 ?水资源丰富,总量世界第6(年径流量为27100亿m3), 人均109位 ?分布不均衡 ?污染严重 二、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 5-2 水体的污染 水体污染源分类 (一)物理性污染(SS、热、放射性污染物) 1.颗粒状污染物(SS,Suspended Solid) 来源:水力冲灰、洗煤、食品、屠宰、建筑、冶金、造纸、采矿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浮渣。 危害: 水体浊度增加,透明度减弱,影响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妨碍水体自净。 可能堵塞鱼鳃,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有机悬浮颗粒被微生物代谢时会消耗水中溶解氧; 悬浮颗粒沉积于河底,造成底泥积累与腐化; 悬浮颗粒胶体吸附其他污染物形成次生污染源。 2.热污染 来源:企业生产时向水体中排放超过60℃的高温废水(如冷却水)造成的 危害: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3.放射性污染物 来源:铀矿开采和精炼、原子能工业、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核试验、核电站等 危害:α、β、γ等射线可损害机体组织 , 蓄积在机体内造成贫血、白细胞增生,造成遗传变易和诱发癌症。 (二)化学性污染 1.无机无毒物:无机酸、碱、盐和N、P等植物营养物质 2.无机有毒物:重金属如Hg、Cd、Cr、Pb和类金属As、CN- 3.有机无毒物:耗氧有机物 4.有机有毒物:酚类化合物、有机农药(DDT、有机氯、有机磷等)、聚氯联苯、多环芳烃、合成洗涤剂等 1.无机无毒物 (1)无机酸、碱、盐 来源: 酸性污水——主要来自矿山排水、酸法造纸、粘胶纤维、冶金、金属加工酸洗废水以及酸雨。 碱性污水——主要来自碱法造纸、人造纤维、制碱、制革等工业污水。 无机盐类污染——酸碱中和产生各种盐类,或酸碱分别与地表物质反应生成无机盐类。 危害 ①改变水体 pH 值,破坏水体自然缓冲作用和自净功能 ②抑制水生物生长,破坏水生生态 ③水质逐渐恶化,腐蚀管道和船舶,可能使周围土壤酸化 ④无机盐类增加水的硬度,增加水的渗透压,不利于淡水生物生长,使工业锅炉水垢增厚,令工业用水能耗和水处理费用提高。 汞(Hg): 来源: 有色金属冶炼、电池厂等工业废水。 危害:在肝、肾、脑组织内积累,破坏神经功能,严重时能造成死亡(水俣病)。 镉(Cd): 来源:有色金属冶炼、冶金制造、电池、电镀、油漆和颜料等工业废水。 危害: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及导致骨质疏松软化、萎缩变形和骨折等。(骨痛病) 铬(Cr):(二价、三价、六价)三价铬是人体必需元素 来源:冶金、电镀、机械加工、制革、颜料等工业废水。 危害:六价铬毒性最大,具强氧化性,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 有致畸、致突变与致癌等作用。 铅(Pb): 来源: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及燃煤、汽车废气随降雨进入水体。 危害:引起累积并产生贫血、肾炎、神经炎、智商下降。 类金属( As) 砷(As): 来源:有色金属冶炼、含砷杀虫剂生产等。三价砷如砒霜(AS203),五价砷毒性较小(雄黄)。 危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中枢神经紊乱、消化系统障碍,癌发病率增高。 3.有机无毒物(耗氧有机物) 来源:生活污水、食品加工、肉类屠宰、造纸、印染、制革、焦化等工业废水 危害:需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没有毒性,可分解。但有机物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还可能进行厌氧分解,产生CH4、H2S、NH3等,引起水体发黑发臭。 相关指标: ?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 ?生化需氧量(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总有机碳(TOC, total organic carbon) ?总需氧量(TOD, total oxygen demand ) 反映有机污染的指标: (1)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量表示(单位为mg/L), 称为COD(Chemical Oxygen Demend)。 COD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重。 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