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秋季等经济学级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案》
第一章 导论 §1-1人力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门课,主要就是要建立一个把人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观。 劳动力商品的特性 经营环境的变化造成企业购入劳动力时的不确定性 对劳动力商品质量评价的困难 保有能力和发挥能力的不同 ?监督成本过大 分工协作使得对个人业绩考核困难 劳动力质量的可变性:内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特殊技能 为什么企业与企业不一样? 企业的经营资源∶资金、设备、人员、技术 观察经验∶相同或相近的资金、设备、技术及外部市场条件下,各企业经营方式和业绩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决定某一企业特性和业绩的关键并不是物质生产要素,而是其内部无形的、难以量化的人力资源的作用 企业生产函数的形状并不是完全由物质或技术要素所确定的,而是随着员工劳动意欲和努力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市场经济以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HR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角色 本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1、[美]加里﹒德斯勒,曾湘泉著《人力资源管理》(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2、刘泽双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出版。 3、余凯成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4、赵西萍编著,《MBA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5、廖泉文著,《人力资源管理》,2003年7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内涵 在一个企业中,人力资源依存于组织内外环境中,且为组织环境的第一大要素 组织环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存载体,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配置资源、机会、限制,这些将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真正意义和存在性 当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供组织环境所需要的人才和劳动生产率,并为组织环境所接受时,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在企业中持续发展和为企业带来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构成 外部环境影响要素之一:社会文化传统 经济活动的社会性 现实中的经济≠完全合理和效率的经济 产业化≠资本主义化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优秀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各自存在着多种路径选择和演进方式,即使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着多种发展模式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之二:法律法规中国劳动法规与SA8000的比较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之三:企业社会责任压力 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福利、社区共生、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认证标准SA8000考验中国企业 由美国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际”(SAI)于1997年10月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全球第一个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其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试图通过在企业采购活动中附加道德标准来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该标准对企业在九个方面做出了规范性要求: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系统。 如果说ISO9000标准针对的是产品的质量、ISO14000标准针对的是环境质量的话,那么SA8000标准关注的就是员工的生存和工作环境的质量。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SA8000标准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企业行为准则近年来,在欧美国内舆论和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下,跨国公司纷纷以SA8000为蓝本,制定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并要求发展中国家的供货商严格遵守,否则便撤销订单。 2002年,深圳一家有4间工厂、近8000名工人的玩具公司因跨国公司取消订单而被迫关闭,原因就是该公司被确认工资偏低,工时超长,工人劳动条件恶劣。 美国的工会(产业或行业工会) 以资方为对手,以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为斗争目的; 职种别工会(卡车运输司机工会、航空机械师工会、铸造工工会、锻造工工会、清扫工工会、码头搬运工工会); 工会在与某一地区内的各个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遵循同种劳动同样工资的原则,同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无关; 严格遵守各自的作业范围,不做自己作业范围以外的工作,也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工作领域; 工会会员不管在A公司和B公司工作,其工资是一样的 →缺乏“我们的企业”的意识,难以培育爱社精神 工场(美)VS“职场”(日)。 日本企业内工会:一个日本式罢工事例 一家美国公司在日本的工厂发生了一次罢工事件。这家工厂的经理是美国人,他描述了这次罢工的情况: “他们大约在六周前就向我们提出警告。罢工那天,举着牌子的纠察队迫使我们停工。可是,当天下午五时的时候朝窗外看去,不仅招牌和传单都没有了,而且工人们还把喝咖啡的杯子以及烟头拾起来,并把场地打扫得千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