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湿地调查报告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大生态湿地公园调研 小组成员: 谈鸟 N101001314 吴筱 N101001320 赵识琴 N101001328 周佩佩 N101001331 场地分析 此地调研的场地位于南京江宁区出口加工区,该地北为内环路,位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南侧,紧临南京外绕城高速公路,在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定位为生态绿地。 东大生态湿地公园位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南侧,紧临南京外绕城高速公路,在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定位为生态绿地。地理位置优越,临近高等院校,生态系统多样,自然景观独特,野生芦苇、蒲草、荷花等湿地植物群落是该园植物群落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科普教育价值、生态观光价值。 交通分析 1.该湿地场所离市中心25公里,距离地铁口有8公里的车程,因为离市区远,交通便利程度一般。 2.紧邻外围高速公路,可在邻近处多种植防污染与噪音的植物等 水系: 1.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挖沙地,以雨水为水源,再生水资源与污水隔离,水质较好。 建筑 1.周围有一块是出口加工区,建筑不多,人源也不多,可稍做利用。 2.北是东南大学九龙湖湖校区,人文气息浓重,可利用这一点在邻边建造一些有科普宣教功能,体现自然文化。 其他 调研过程发现此场地与外界通讯便利 设计理念 伴随着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张,自然生态板块在其挤压下日渐衰退,污水、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大量污染不断侵蚀着原本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珍视与和谐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并已成为现实追求。伴随着南京江宁新区的发展,如何保护好现有宝贵的湿地环境,使自然板块重新焕发生机,重塑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发挥本地块在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我们将以生态思维的全面注入,为自然、为城市创造饱满的自然生命空间和开放多元的人文交流场所。 设计理念:绿色人文主义—自然的公园,我们的公园 生态——设计将着力保护现有湿地资源,并依据自然种群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恢复、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建立本土自然生物栖息地,构建公园自然而连续的水绿空间体系和生物景观。 二 设计目标与原则 在江宁区,这块场地有足够的空间创造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再加上位于东南大学的南侧,可以成功的提高周围的自然环境江宁区将对这块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同时融入科普宣教和休闲娱乐功能,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亲近大自然的休闲胜地。将东大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作为功能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 原则 应保尽保,生态优先——在保护原生湿地环境的基础上,寻求自然湿地系统与城市生活空间的平衡 融合城市,相互渗透——与都市肌理融为一体,寻求自然与城市开放、互动的理想发展模式 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基于文脉发展脉络和现代休闲需求,创造有归属感、认知度与吸引力,舒适便捷,真正为市民所用的美好城市公园 凸现个性,塑造特色——创造具有标志性的公园特色,让艺术化个性为城市文化及公园景观增值 三 设计策略 1 原生环境的保护策略 保护现有池塘、湿生水生植被及大树,将原生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基石。 2 融于城市的共享策略 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与开发区的土地使用形成良好的关联性和延续性。 3 水陆关系的布局策略作为以湿地、水体为核心景观要素的公园,水陆关系是公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底景。 4、场地使用、与景观设计的时间策略 注重场地环境、水体岸线、植物景观的时间性、季节性设计,鼓励经济的多样性、精彩性和全年性,创造四季有景、时时精彩的湿地公园。 设计分区 方案中设计了鸟类观赏乐园区、风景观赏区、民俗文化风情去、科普教育区这四大功能区域。观鸟亭、望湖亭、生态停车场、生态游船码头等一系列景点布局其中;突出人的参与性。 方案从人的“六觉”体验入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精心设计了体现自然生态的水道和木栈道,亲水功能、体验功能、教育功能氛围浓厚。 谢谢观赏 * 2.有些水体污染严重,不能利用,应妥善处理 人文——在充分研究、了解南京的人文传统与现代发展特征基础上体现南京”博爱之都”的城市精神,突出自然与城市相互渗透、融合的理念,只有表达出本土的人文内涵,地块才会具有内在的特色、吸引力和归属感,成为真正属于城市、属于市民、属于游人的公园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