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七上古诗词课件.ppt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七上古诗词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近十年未考  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迸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本诗主旨?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即时过关 1.下列句子中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一致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诗中的“烈士”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烈士”指能建功立业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A 第12首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 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是与外界紧紧相连。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  2017年考查直接默写  本诗主旨?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本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即时过关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2.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13首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人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2015年考查直接默写  本诗主旨?全词语言婉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描写了词人对酒听歌、追忆往昔、悼惜残春的情景,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感伤之情。 即时过关 1.词中“ , ”两句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2.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14首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作者所创造的词境中。“沉醉”二字流露出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致极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近十年未考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本诗主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