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第四节历史时期点的地貌变迁
《管子》中对于土壤的认识较为全面。 它根据土色、质地、结构、孔隙、有机质、酸碱性和肥力等情况,结合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将一般地区的土壤分为3等18类。每类又分为5物,相当于90种土壤。这是古代史籍中最详细的土壤分类。 《吕氏春秋》不像《管子》那样繁琐,但是它十分强调土壤的利用。 此外,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唐朝韩鄂的《四时纂要》、宋朝陈旉的《农书》、元朝的《农桑辑要》、明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清朝的《授时通考》等都是我国优秀的农学著作,既是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也是对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总结。 我国沙漠分布面积大,?大约有130.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6%。沙漠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九省区。历史时期我国沙漠变迁有逐渐扩展的趋势,即由原来不是沙漠分布的地方形成了沙漠,而原来存在沙漠的地方,在历史时期内又有进一步的扩展。沙漠分布面积以新疆为最大,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0%,?这些地区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巨变、风力大、?植被稀疏、沙质丰富,这是形成沙漠的条件。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总面积为33.76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沙漠,号称“死亡之海”,目前其面积还在扩大。但在西汉的时候,这里有冰雪融水,发展为成片的绿洲农业。《汉书》中记载的西域36个城邦国,就建在各个绿洲片上。张骞通西域后形成的南北丝绸之路,正是依靠这些城邦国的绿洲经济来维系。?南路的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精绝(今民丰北)、?于阗(今和田)、?莎车(今莎车)等均有发达的农业。楼兰(今罗布泊)、?尼雅遗址(即汉精绝国)、米兰废墟(即汉鄯善国伊循)在汉代都是很好的农区。但在后来的历史上,民族纷争、战火摧残、河流改道、滥修水利,加之气候变化,沙漠继续扩大。 河西走廊的沙漠化。历史上这里是否有沙漠,已难以考证,但即使有,其面积也不应该有今天这么大。武威东南的地方,汉代时设有苍松县,说明这里有松林。汉代“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祁连山、黑松山、大松山等山地在史书上记载也有不少森林分布。西汉时,这里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那时的武威郡郡治在今民勤县,东汉时迁至今武威县,说明沙地在向河西中心扩展。敦煌古称瓜州,因产美瓜而得名。后因环境改变,称沙州,附近又设有鸣沙县。可见沙地也在扩大之中。唐代时,河西大兴屯田,是经济繁华、富庶之地。《资治通鉴》卷216中就说,?天下富庶“无如陇右”。明清时,?这里土地开发力度加大,?垦田数从117706顷上升到236300顷,达到几乎无地可辟的程度。?环境的日益恶化最终使这里成为了沙地。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楼兰古国的消失,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大,罗布泊的消失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当今的中国,每年还在以几千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着沙漠。 当然,草原的沙化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沙漠化与农牧业界限的推移 历史时期中国荒漠地带、草原地带、农耕地带的关系是在各地区是复杂的。一方面历史时期许多朝代都在北方荒漠边缘屯田,使沙地变成绿洲,草原变成农田。但更多时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使绿洲荒废、耕地退化、沙漠化推进、农耕区退缩。城市被掩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总的看来,我国北方沙漠化的推进往往是与农牧界限南北推移同步。这既有自然环境的因素,也有人为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因素。我国北方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加上大陆度的增加,气候的变化等自然因素起了北方农牧线南移起了决定因素,人为开垦造成的河流断流加速了这种北方沙漠化的推进程度,不过北方不同的地区沙漠化具有区域不平衡性。 思考题:试分析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化演变的趋势。 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 我国海岸的基本情况 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经历了一个沧海桑田的过程。 我国的海岩线,有沙岸(平原海岸、低海岸)和岩岸(基岩海岸)之分,沙岸系海水淹没从前低平的河流冲积平原而成,岩岸系海水浸淹从前的基岩山地而成,其分布范围大致以杭州湾为界,北部多为沙岸,南部多为岩岸。 一、下辽河海岸的历史变迁 第四纪冰后期海浸,下辽河平原下部受到淹没,并使平原未受淹没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成为大片沼泽地带。 辽金以前,岸线推展缓慢,说明早期的辽河入海泥沙不如今日丰富。辽金以后,辽河中上游间有开垦,遂使流域来沙渐丰。 二、渤海湾海岸的历史变迁与天津成陆问题 渤海湾在黄河口与滦河口间,海岸的演变过程受到这两条河的深刻影响。天津的成陆过程和渤海湾的海岸线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津周围的海岸线与黄河的摆动所带来的泥沙和海浪的冲刷导致的海岸线后移有很大关系。 三、苏北海岸的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