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VIP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7年秋学期高三期终调研考试卷 语文 2018.01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选考历史的考生加30分钟40分。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的社会看上去很有序,但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人被僵化的体制 ▲ ,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 ▲ 的。这种“有序”社会是没有活力的社会,当然也是难以向前发展的社会。 A.死气沉沉 束缚 墨守成规 B.死水一潭 束缚 按部就班 C.死水一潭 制约 按部就班 D.死气沉沉 制约 墨守成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都与古典小说、戏曲或传说有关,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我“七十二变”,爱漂亮没有终点,麻雀也能飞上青天。(《西游记》) B.又没有“红娘”式的人物,要理解对方的心思是多么困难啊!(《西厢记》) C.老听人家夸赞你,我还以为你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女英雄呢。(《水浒传》) D.你看看你,开了水龙头不记得关,家里都“水漫金山”了。(《白蛇传》) 3.填入下面唐诗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是一项( )(3分)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 ▲ ,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A.细水浮花归别浦 B.淡烟浮照明星楼 C.清露已凋秦塞柳 D.绣户夜攒红烛市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 ▲ 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①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 ②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 ③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 ④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 ⑤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 A.③⑤②④① B.①⑤②④③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④②③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起源于春秋时期。 B.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 C.“南阳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前句说的是诸葛亮,后句说的是司马相如。 D.“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黛玉因母亲名字有“敏”字,所以写“敏”字时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笔,即为“避讳”之举。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以致其严。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①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衋然: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qiaoli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