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探槽的记录特征.PDF

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探槽的记录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探槽的记录特征

第 30卷 第 3期 地 震 地 质 Vol.30,No.3 2008年9月 SEISMOLOGYANDGEOLOGY Sept.,2008 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 探槽的记录特征 郑文俊 李传友 王伟涛 尹金辉 魏占玉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 要   汶川 80级地震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北川 -映秀断裂)上形成了长度约240km的地震地 表破裂带,同时在前山断裂(灌县 -江油断裂)上形成了长约72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我们在中央 断裂北段(北川以北)的地震陡坎上开挖探槽,揭露了本次地震的构造变形特征,同时通过对探槽内 所揭露地层的相互关系的讨论,以及邻近区域内地貌面的对比,认为该段断裂在本次汶川 80级地震 之前可能还存在一次震级相当的地震事件,其发生时间至少早于该区域内T 阶地形成的最新年龄 1 3000a。 关键词  汶川 80级地震 探槽 地震事件 地震变形 龙门山构造带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08)03-0697-13 0 引言 2008年5月 12日14时28分,在中国四川省龙门山地区的汶川县境内发生了M 80地 S 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其 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 发生该次地震的龙门山构造带是青藏块体与扬子地台的接触带(许志琴等,1992;邓起东 等,1994;Burchfieletal.,1995,2008;Zhangetal.,2004;Densmoreetal.,2007),对于该构造带 的断裂构造特征和活动习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邓起东等(1994)的研究结果表明龙门 山断裂带中央断裂具有 1mm/a左右的垂直滑动速率;Zhang等(2004)通过 GPS观测结果认为, 龙门山构造带具有(4±25)mm/a的地壳缩短速率,这在量级上与 Wang等(2001)得到的 (57±25)mm/a的缩短速率基本一致,而对地壳缩短率的吸收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歧;徐锡伟 等(2005,2008a,b)通过地貌单元的对比研究和年代测定,认为龙门山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为 2~3mm/a;Densmore等(2007)在龙门山中央断裂获得的全新世滑动速率是007~036mm/a; Burchfiel等(1995,2008)对龙门山逆冲推覆体的变形机制和变形模式上给出了逆冲前展的解 释,并对该区域的动力学来源做了详细的阐述。 但在前人对龙门山地区的研究中,仅有少量关于强震复发间隔和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8-07-16收稿,2008-7-23改回。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B07007)、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DFIGCEA0607122)、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LED0606)与中国地震局汶川 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共 同资助。 698 地 震 地 质 30卷 (李勇等,2006),而对强震复发特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其它方法,如:GPS速率、地貌对比等 (Densmoreetal.,2007;Burchfieletal.,2008;张培震等,2008),很少在断裂上开挖探槽,这也是 以往在该地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对龙门山构造带进行了沿断裂的详细调查,在龙 门山中央断裂(北川 -映秀断裂)北段(北川以北)进行了探槽的开挖,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 文就是此次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基础资料,以及根据地层恢复和地貌对比进行的强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