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清戏曲专题》讲解
《元明清戏曲专题》讲义
第一讲 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成及其民族特征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一)以往戏曲起源谱说
(1)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引屈原 《九歌》认为古代巫觋表
演歌舞,即“后世戏剧之萌芽”。
(2)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认为“优伶戏文,
自优孟抵掌孙叔敖,始滥觞。”即源于春秋 “优孟衣冠”。
(3)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认为戏剧始于南朝宫廷乐舞,
“梁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伶实始于
此。”
(4)许地山《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的点点滴滴》认为元杂
剧演出体制与隋唐西域传入内地梵剧相似,故戏剧受印度梵剧影
响,而梵剧又源出傀儡戏。
(5)孙楷节《傀儡戏考源》汉代傀儡戏哺育了后起戏曲艺术。
(6)日本青正儿 《中国近世戏曲史》谓认为戏剧起湖于原始
民众歌舞。
(7)周贻白《中国戏曲史纲要》认为戏剧起源于汉代角抵戏
《东海黄公》。
(8)吴梅 《中国戏曲概论》认为宋金诸宫调,“实为元明以
来杂剧传奇之鼻祖。”
(9)明王骥德 《曲律》认为古优有白而无歌舞,诸宫调只一
1
人说唱,故真正戏剧应始于元代。
(10)吴国钦 《中国戏剧史漫话》认为最初的戏剧应是秦汉
时《蚩尤戏》等角抵戏。以上诸说,就萌芽因素而言,似皆有据;
但戏曲起源决非单一因素。
(二)从表演上看中国戏曲的三大来源:
甲、滑稽戏系列:先秦两汉俳优 (男性一人,向帝王讽谏时
事,如优孟、优旃)——汉魏六朝俳优 (男性二人,一逗一捧,
如东汉和帝令二优演石耽贪赃事,一说十六国石勒令演周延贪赃
事)——唐五代参军戏 (由参军、苍鹘二人发展到三、四人,由
男优发展到女优,由单纯说白发展到歌舞穿插,甚至唐庄宗父子、
徐知训君臣也扮演参军戏)——宋金杂剧 ( 固定为五人:未泥、
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体制定型为四段:艳段、正杂剧二段、
散段;内容已有简单的故事性;形式也兼容歌舞)——南宋末已
产生永嘉杂剧 《张协状元》,是今存最早的剧本。
滑稽戏对元杂剧的影响:1、戏谑调笑成为元杂剧中的插科打
诨、讽刺喜剧的要素;2、参军、苍鹘、末泥、引戏、装孤分别
演变为元杂剧中的副净、副末、正末、正旦、官员五种固定角色;
3、四段体制演变为元杂剧中一本四折的固定结构。
乙、说唱艺术系列:先秦歌诗三百 (只唱无说白)——汉魏
六朝相和歌辞(有叙事情节和人物简单代言)——唐代的变文(说
唱结合,如 《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
胥变文》等)——宋代说唱鼓子词 (用同一词牌说唱一个或几个
故事,如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崔张故事》)——宋金诸宫调 (合
若干宫调咏唱一个故事,穿插说白,故事性复杂而完整,如董解
元 《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等)。
说唱艺术对元杂剧的影响:1、为元杂剧提供了唱、念结合的
表演形式;2、诸宫调为元杂剧奠定了同一宫调统率多只曲牌的
2
联套音乐体制;3、元杂剧中许多曲牌也是从宋词和诸宫调中来
的;4、诸宫调的优美曲辞和刻划人物的手法直接为元杂剧所继
承,如王实甫 《西厢记》就是在 《董西厢》基础上进一步改编加
工的。
丙、歌舞艺术系列 (包括民间歌舞、军中竞技歌舞、宫廷歌
舞):
1、民间歌舞:葛天氏原始部落歌舞—— 《九歌》迎神歌舞—
—北齐唐代《兰陵王入阵曲》“代面”歌舞——西域传入隋唐《钵
头》歌舞——唐代 《踏摇娘》歌舞。
2、军中竞技歌舞:秦汉“百戏”中的角抵竞技——东汉张衡
《西京赋》记载的杂技魔术——晋葛洪 《西京杂记》记载的 《东
海黄公》——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记载禁军表演大型百戏。
二、中国戏曲的体制及民族特征
(一) 北杂剧和南戏体制比较
北杂剧 南 戏
1、题目正名:位置均在末尾 副末开场:或云题目、标目,均在第一出
2、一般每本四折一楔子 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3、以正末、正旦为主,一人主唱 以生、旦为主,但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