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自然和历史条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概——自然和历史条件.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自然和历史条件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 自然和社会环境 思考: 为什么无论是古埃及还是巴比伦,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都像一颗一颗明珠镶嵌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北半部,闪烁在北纬20?——40?的大地上? 为什么这些文化的摇篮都恰恰位于大江大河滋润的冲积平原上? 为什么在辽阔的亚欧大陆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文化带、朴实淳厚的农业文化带和粗犷豪放的游牧文化带? 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第一节 中国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1.与历史、文化相联系的“地理环境”的内涵 地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矿藏等自然要素。 地理环境对人类有重大影响 我国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仅具有色彩各异的民族文化,而且同一民族也存在着风格不同的区域文化。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以原始崇拜为例: 山地民族崇拜: 祭拜树神 河海地区的崇拜 北方民族崇拜 南方民族崇拜 2、地理环境发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程度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能力成反比。 人类的自主能动力越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小,反之亦然。 远古时期,人类完全依赖地理环境: 耕猎、游牧、采集(靠天吃饭) 反季蔬菜、机械化农场、自动化灌溉(人化自然) 战略防御转型:天然屏障 精确性打击 “人化自然”能力的加强导致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2.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原王朝的有效统治范围 从秦朝至清初,历代最稳定的行政控制区域,基本上都是阴山山脉和辽河中游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的中国内地。这一范围四周并没有难以逾越的屏障,尽管王朝军队多次外出远征并取得胜利,却很少将行政区域扩展出去,根本的原因就是要考虑地理环境是否适于农业生产。 3.相对自足、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保持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文化无突变、无中断)。 世界各地先后出现了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地中海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然而除了中国黄河文明之外,几乎所有古老文明都曾在其文化发展史上出现过中断现象。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历受磨难,饱经风霜,然而其文化传统却始终一以贯之,未曾中断,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而中华文化的这种延续性,是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相联系的。中国地理环境具有特殊的“保护性反应机制”。 这种保护性反应机制体现在: 1)地理环境的偏远、封闭保证了中国政治—文化史的延续性。(不受异族侵扰) 2)地理环境的优越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烘炉”。(文化的主导地位) 3)辽阔腹地使得中国文化足以应付环境变迁的挑战。(腾挪、回旋)(偏安小朝廷) 东汉、南宋、南明、民国(北京、武汉、南京、重庆、台湾)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开放、对国与国的交流确实有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飞速发展便是例证。它们的发展就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那么,中国的地理环境究竟是有利于开放还是有利于封闭呢?应该结合地理环境做具体分析。 首先,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闭的,西高东低的地形,高原、平原和戈壁沙漠零散分布,只有东南是海岸线,三面封闭,一面环海。 其次,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标准。 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东汉班超重开丝绸之路,使西域南道出现了“大漠无兵阻,穷边有游客”的景象; 唐玄奘不远万里到佛国印度取经。 这些人所行路线都是从长安取道西行而直达国外,虽然遇到重重险阻,最终突破屏障,实现了文化交流。地理环境并非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 第二节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一、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1)、唐中期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魏晋以来随着大批中原人口的南迁,江南得到开发。 河南省原称豫州,“豫”字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标志,说明在文字初创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一带野象的活动已经成为这一地区特有的现象。豫,象之大者。——《说文》 从先秦到两汉,经济和文化的重心都在北方的中原地区。以人口为例,西汉原始二年,全国人口5767.2万,南方只有1098.2万,占总人口的19%。《史记》在描述南方时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在农业社会,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整个秦汉时期,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异常落后。 2)、唐安史之乱后,北方为藩镇所控制,赋税不入中央,江淮地区逐渐成为重要的经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