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腮腺瘤术工后复发
                    腮腺瘤术后复发
王贺忠  解放军251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腮腺肿瘤;复发;再手术;放射疗法
?中图分类号:R739.87
?由于术前诊断不明及非专科开展腮腺区手术,对腮腺混合瘤采用单纯肿瘤摘除术,容易造成术后复发。我科1984~1994年间收治的51例腮腺混合瘤中,11例为复发或恶变,占21.6%,现进行总结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22~62岁,平均45岁。复发8例,复发伴恶变3例(首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混合瘤)。首次手术均为单纯肿瘤摘除术。
?1.2  复发次数及间隔时间  8例复发者6例为第1次复发,距首次手术间隔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1年,平均3.5年,2例为第2次复发,两次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2年和1年4个月。3例混合瘤恶变者均为第1次复发,距首次手术时间分别为1年2个月、3年和4年8个月。
?1.3  复发后症状  8例复发者无痛或偶有轻度疼痛,肿瘤多为结节状,增长缓慢。3例混合者,都有轻度疼痛,增长速度快,其中1例伴有面瘫。
?1.4  治疗  8例复发者根据肿瘤所在部位,采用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或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3例均行全腮腺及肿瘤切除,其中1例术前有面瘫者并同时切除面神经,3例术后都辅以放疗。
?1.5  随访结果  8例随访,随访率为78%,其中6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9年,2例为复发伴恶变,随访时间为术后2年和3年。结果均无复发。
?2  讨论
?2.1  腮腺混合瘤复发原因  11例腮腺混合瘤术后复发者,原手术方式均为单纯肿瘤摘除。据何成君报道[1],初次手术误诊而行单纯肿瘤摘除术,为腮腺混合瘤复发的主要原因。而行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及瘤体摘除术或全腮腺及瘤体摘除术者69例,随访1~15年均无复发。腮腺混合瘤虽然有包膜,但往往不完整,肿瘤细胞往往有浸润,包膜内、外浸润率可达72.5%[2],而局部摘除肿瘤易将包膜外的瘤芽残留造成复发。另一个复发原因为手术触破肿瘤,瘤细胞种植于创面。此外,混合瘤复发也可因多发病灶引起,但极为罕见[3,4]。因此笔者认为预防腮腺混合瘤复发的根本原因为术前诊断准确,选择正确手术方式。
?2.2  复发间隔时间  腮腺混合瘤的复发时间可长可短,无明显规律性。文献报道最长复发时间可达27年,最短为半年[2,3]。也有报道多数在1年内复发[4]。本组11例,复发间隔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为1年。
?2.3  复发次数与恶变  文献报道,腮腺混合瘤恶变率为2%~4% [3,5],复发次数愈多,恶变可能性愈大。本组3例恶变者,都为首次复发,而2例第2次复发的病例则无恶变。但因病例数较少,不能说明问题。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恶变症状,主要表现为肿瘤生长速度增快和面神经受累,与原发性肿瘤恶变症状一致。
2.4  诊断和治疗  在经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术后,原位或邻近部位出现中等硬度结节性肿块,复发性腮腺混合瘤临床诊断即可成立。对肿块增长速度快或出现面瘫者,应考虑混合瘤恶变。为明确诊断,应于术前做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做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据Platt等[6]报道,在89例头颈部肿瘤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中,诊断准确率达91%,而无假阳性病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操作简单易行,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实用的诊断方法。
?复发性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仍采用手术方式,位于腮腺浅叶的肿瘤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则行全腮腺(保留面神经)及肿瘤切除。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恶变应做全腮腺及肿瘤切除,面神经受累者应包括面神经切除,术后并辅以放射治疗。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由于腮腺与面神经在解剖上密切相连,因此,术后可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甚为重要。1987~1997年我科对68例腮腺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对手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及主要护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68例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14~72岁,平均45.5岁。病程1个月至40年,平均1年半。腮腺肿瘤直径<2 cm 6例,2~6 cm 58例,>6 cm 4例。瘤体原发于腮腺浅叶49例,深叶19例。病理类型:良性肿瘤55例,恶性肿瘤13例。临床表现为耳前、耳后、耳垂下肿块。良性肿瘤因感染有局部疼痛4例,恶性肿瘤局部疼痛6例(其中浅表溃疡1例,颈淋巴结转移4例)。
方法:单纯肿瘤切除20例,肿瘤加腺体浅叶切除29例,肿瘤加腮腺全切除13例,肿瘤加颈廓清扫6例。腮腺浅叶和腺体全切除均施行解剖面神经。68例术后并发涎腺瘘7例,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s综合征)7例,面瘫14例,其中3例因术中损伤面神经分支而出现面瘫。恶性肿瘤12例术后加放疗,1例加化疗,患者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二化学人教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课下3作0分钟演练.doc
- 缸内直喷发动机积碳问不题转载.doc
- 高二期末知生物试题.doc
- 高二物理必修复习曲线运说动训练.doc
- 钢结构各对工段操作指导书.doc
- 高考数学回归课本教案是:圆锥曲线.doc
- 高考理到综模拟卷.doc
- 高分子思物理实验.doc
- 高二生物同步测试6—生态门因素、种群、生物群落.doc
- 高三化学总秋复习糖类、蛋白质、高分子习题及答案.doc
- 【港交所-2025研报】澳洲成峰高教 二零二五年年报.pdf
- 【上交所-2025研报】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pdf
- 【SVB-2025研报】2025金融科技行业未来展望报告.pdf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5研报】2025年三季度数字资产季报.pdf
- 【沙利文公司-2025研报】2025年中国分子育种行业白皮书.pdf
- 【港交所-2025研报】丰盛生活服务 2024-2025 年报.pdf
- 【上交所-2025研报】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pdf
- 【港交所-2025研报】联合医务 2025年报.pdf
- 【AMZ123-2025研报】2025年全球电商市场报告——澳大利亚篇-AMZ123-202510.pdf
- 【艺恩-2025研报】美妆行业抖音营销新纪元——趋势、AI 与 未来.pdf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