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诊治研究进展 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引 言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HP是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致病菌。 1990年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HP还被正式定为慢性胃炎的致病菌;此外,还发现HP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被WHO列为第一级致癌物质。 引 言 有文献报道,在根除HP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可从70%~80%降低为6%。HP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为50%~80%,在活动性胃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为71%~94%。因此,清除HP的治疗对提高疗效有十分重要意义。 引 言 2005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 一、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有1~2 个微小弯曲,菌体长 2~4 μm,宽 0.5~1.0 μm,只有一条环状染色体。1997 年底已完成对 Hp 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其中约 2/3的基因可以在基因数据库查到功能基因,并可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1/5 的基因功能未知,1/4 的基因为 Hp 特有基因。细菌常排列成 S 形或海鸥状、革兰染色阴性。 一、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电子显微镜下菌体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带鞘鞭毛,运动活泼,通常在黏液层下面,黏膜上皮表面,呈不均匀的集团状分布。微需氧,生长时需二氧化碳,营养要求高,培养时需动物血清或血液,最适生长温度 37℃、PH 值为 6~8 时繁殖最为活跃,另外还需一定湿度(相对湿度98%),培养 3~6 天可见针尖状无色透明菌落。传代培养后可变成杆状或圆球体形。 一、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阳性,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是鉴定该菌的主要依据之一。另外,具有碱性磷酸酶、DNA 酶、亮氨酰肽酶等也能与其他弯曲菌相区别。 二、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 Hp 的传播途径有粪-口、口-口、密切接触、医源性和动物源性等,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 二、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 饮用受污染的水,感染 Hp 的人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共餐,幼儿园、学校里儿童、学生之间的接触及吃路边摊位的不洁食品等,均可引起Hp 的传播。 二、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 人体受 Hp 感染后,病菌会长期潜伏在胃内,可无任何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性腹痛、呕吐、缺铁性贫血、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经污染的内窥镜引起的Hp 医院感染已有报道。Hp 可以通过医源性传播目前已受大家重视,其中胃镜检查引起的Hp 医源性传播是重要途径。在检查Hp阳性病人后,用PCR法可发现61%胃镜表面和内道受Hp污染,活检钳污染更为严重,通过DNA指纹法的研究已经证实由于胃镜污染而感染Hp。 二、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HP 感染率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中,70%~80%以上是儿童感染;而发达国家的儿童感染率很低,但40岁以上的成年人感染率在50%~60%。2001—2004年我国19个省市39个中心的 Hp 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Hp 感染率为 40%~90%,平均为59%。广东省Hp感染率最低,为42%,最高为西藏,为90%。儿童Hp感染率为25%~59%,平均每年以0.5%~1%的速度递增。 二、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 Hp感染率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职业以及饮用水有关。经济状况差、居住拥挤、文化程度低,Hp感染率越高。农民的Hp 检出率高于城镇居民;饮用池塘、沟渠、河水者 Hp 的检出率高于饮用井水或自来水者;大学以上学历者 Hp的检出率低于中学以下者;农民、医务人员 Hp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工人、教师和干部。家庭成员多者 Hp的感染率高。但是否吸烟或饮酒其Hp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 三、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疾病(一)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 Hp 感染率在不同人群中各不相同,Hp 感染后临床结局的多样性提示了其致病机制的复杂性,Hp致病机制包括:Hp的定植、毒素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宿主的免疫应答介导的胃黏膜损伤以及Hp感染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所致的胃酸分泌异常等,涉及炎症、免疫、泌酸、氧化等多方面,有毒力因子、细胞因子、自由基、毒力基因等多种 Hp 致病因子参与。Hp毒力因子很多,主要有尿素酶、带鞭毛的动力、黏附素、超黏附因子、脂多糖、磷脂酶 A 的过氧化氢酶。 三、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疾病(一)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 这些毒力因子的作用并不能解释为什么 Hp 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近期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