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2.docx

2019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2.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默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作者一家和三只猫的故事,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2.品味文中写第三只猫的抒情语句,通过“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中心,从而形成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味揣摩文中表现第三只猫的抒情语句,通过“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2、探究作者一家永不养猫的真正原因。 三、教学策略 本课阅读教学,环环相扣,以两个核心问题贯穿全课学习。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最后水到渠成落实本课学习目标。 1.对于三只猫,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是怎样的?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真正原因是怎样的? 3.小组讨论,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各种各样的动物与人类共存,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关爱动物、尊重生命,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高尚情操。这节课我们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个爱猫家庭竟永不养猫的真正原因和苦衷。 【设计意图】勾连本单元内容要点,抛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梳理內容,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对于不同表现、不同结局的三只猫,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2.学生在原文中勾画关键词句,同桌交流。 3.明确要点:第一只猫病死,作者“酸辛”,称它为可怜的“小侣”;第二只猫,称它是“亲爱的同伴”,亡失后,作者怅然,愤然、咒骂偷了“心爱东西”的人;而对第三只猫厌恶、殴打、冤死之后,作者更加难过,进而又深深地愧疚。 同时扼要板书相关要点:酸辛、怅然──难过;自责、后悔──更加难过。 【设计意图】培养默读习惯,圈点摘录关键词句,形成整体感知。 5.强调重点:“难过”一词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更加强烈。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惩戒得还没有快意”,“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设计意图】梳理行文思路,抓住关键字眼,体会作者情感。 (三)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1.总结过渡。 可以说,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那么是什么激起了作者深沉强烈的情感波澜呢? 2.布置任务。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阅读圈画表达抒情的相关文句,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1)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2)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3.总结明确。 第三只猫可怜,受了冤苦,无法申诉,遭我毒打,冤屈致死。作者良心发现,但无法表白误解、无法补救过失,内心受到谴责和煎熬。内疚、自责,对于第三只猫是深深的负罪感。 【设计意图】找到抒情语句,抓住关键字眼,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4.引导深思。 能够表现作者深深的负罪感不仅仅依据以上的抒情句子,从描写性的句子中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同学们找到作者毒打第三只猫的相关文字,深入揣摩领会。 5.总结明确:“怒气冲天”“拿起木棒”“追过去打”,猫“悲楚”地“咪呜”“逃到屋瓦”“还不够快意”。惩戒不会申诉的无助的猫儿,以致使它冤屈致死,单凭武断猜测,且还那般暴戾无情。作者为自己的行为深深地愧疚了,因为是他自己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 【设计意图】揣摩重点词语,从而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6.总结深化。 (1)思考:“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原因仅仅是第三只猫的遭遇吗?小组讨论,每组指定一人全班交流分享。 (2)总结明确:当然,第三只猫带给作者内心的触动是强烈的,但作者一家与前两只猫的故事仍不能删去。因为“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情感上受到打击,“酸辛”“难过”又因自己的武断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才有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决定。动物也是生命,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不再人为地漠视生命、虐待生命,作者在深刻的反思和强烈的自责中呼唤对生命的尊重。 (3)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设计意图】梳理行文思路,抓住总结和过渡性的关键段落,引导学生形成整体认识,突破本课学习难点。 (四)深化主旨,情感渗透 总结本课,引导学生形成认识,得出结论:一个家庭平平淡淡的养猫琐事,向我们传递了伤害动物无从补救的刻骨铭心的哀愁,让我们理解体会出一个爱猫家庭竟会“永不养猫” 的深刻苦衷,更体会出了作者善良美好的愿望,好好爱动物,善待尊重它们,因为它们和我们一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