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推广普通话认识中的几个误区
洲仔镇中心小学 黄智军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政策。近几年来,随着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的推进,全国已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但是,在学习、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人们还存在许多误区,引起了认识上的分歧,影响了推广普通话的进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关于普通话的概念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很多人认为北京话就是普通话。其实不然,北京话当中也存在不少的方言土语。北京话当中有一种“吃字”现象,如“我告诉你”念成“我告你”,中间的那个字给省略掉了。还有一种是舌头打滚现象。比如北京的一些公交车的售票员报站名,嘴里像含着什么东西,口齿含混不清,外地人是难以听懂的。又如北京话中有些字音的声调与普通话是不相同的,如“质量(zhì liàng)”北京人念“zhǐ liàng”办公室(bàn gōng shì)念成“bàn gōng shǐ”“一会儿(yí huìr)”念成“yì huǐr”。声母有的也不一样,如把“乒乓球(pīng pāng qiú)“念成“bīng bāng qiú”还有很多没有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方言词汇,北京人仍在使用。因此,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可以这样说,普通话是源于北京话,而高于北京话的一种规范语言。
二、关于普通话使用的场合问题
误区一: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使用方言,是平易近人的表现。
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在本地方言区使用普通话会感到别扭,且有脱离群众之嫌。使用方言会拉近领导与老百姓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这是一种非常陈旧的观念。笔者认为,其一,在某一公众场合使用一种方言,很难保证让所有的听众都能听懂。如果使用杭州话,外地人就不一定能听懂。如果使用临安话,昌化、昌北人就不一定能懂,更何况外地人。因为在某一行政区,可能会存在多种方言。反之如果使用普通话,相信绝大部分人能听懂,因为现在电视普及了,不识字的人一般也能听懂普通话。其二,领导干部应该作推广普通话的表率。如果自身没有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习惯,怎么能带动一方的推普工作呢?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以说在公共场合不使用普通话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说普通话光荣,不说普通话可耻”的观念。
误区二:任何场合都要说普通话。
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等于任何人任何场合都要使用普通话。在一次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谈话节目中,有位嘉宾说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方言区,他到菜场买菜,如果使用方言要比使用普通话价格便宜。他问专家,是否买菜的时候也必须使用普通话。专家明确告诉他:使用哪种语言能买到价格便宜的菜你就使用哪种语言。
在有些场合,使用普通话会产生歧义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方言。有一次笔者到杭州某高校的食堂里买一个粽子。我叫服务员给我剥一下,服务员便将粽子用塑料袋包了起来。这正好跟我要把粽箬剥掉的意思相反。闹了个大笑话。其实误会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剥(bāo)”与“包”是同音字,在语境上很容易认为是后者的意思。但问题是,“剥”当动词用的时候必须念“bāo”而不能念成“bō”(在合成词“剥削、剥落”中念“b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坚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反而影响了正常的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第16规定: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批准的可使用方言播音用语。可见,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并没有排斥方言节目。相反,好的方言节目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给媒体注入新鲜的血液。如珠江频道台的节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该节目充分挖掘了方言语汇活泼多样的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加之每个事件之间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加以过渡,使其更加活泼、生动。从全国来看,已涌现出了许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方言节目。她将成为电视屏幕上的一朵朵奇葩,争奇斗艳。
也许有人会担心,方言节目的出现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笔者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理由是:方言节目从数量上来看,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从侧重点来看,还是普通话节目为主,方言节目为辅,尤其是新闻类的节目。再则,方言节目国家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以防止方言节目的泛滥。同时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在播放方言节目时。字幕必须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词汇。
另外,目前有些电视台也有方言使用过滥的现象。如有的电视台用方言来配外国名著,声音听起来非常别扭。根本谈不上有任何美感。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规律,如吴方言中有“喉塞音”现象,即有些音节的发音非常短促,缺乏共鸣。如“特别急促”几个音节会念得特别急促。如使用这种语言给电视剧配音,肯定确乏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