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水霉病与鳃霉病 ⑴水霉病又叫肤霉病,属于真菌病,不仅危害水产动物的幼体及成体,且危及卵。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但是水霉病常见的两种菌属水霉和绵霉的繁殖适温为13~18℃。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被感染,而未受伤的则一律不受感染,且在尸体上水霉繁殖得特 别快,所以水霉是腐生性的,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此病也常发生,故叫“太阳籽”。 【防治】本病在于预防,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L生石灰或20㎎/L漂白粉消毒在 放鱼苗的时候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入塘前用1-2%食盐浸洗鱼体。 鲈鱼水霉 ⑵鳃霉病与粘细菌性烂鳃病完全相同。它是由鳃霉菌侵入鳃丝引起的疾病,通过菌孢子与鳃直接接触而感染,主要流行于热天,5~10月,尤以5~7月为甚,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暴发此病,在几天内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症状】病鱼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有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防治】目 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清除池中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尤其是在疾病流行季节,定期灌注清水,每月全池遍洒1次生石灰,掌握投饲量及施肥量,有机肥料必须经发酵后才能放入池中。 15.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 该病流行于江西、广东、福建等省。发病鱼池的 共同特点就是池水呈酸性,pH5~6.5,水温在22~32℃,放养密度大,缺乏饲料,鱼体消瘦。全年都有发生尤以春秋两季为主要发病季节,下塘15天左右的鱼苗和刚转入培育冬片的鱼种最易患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草鱼最为敏感。【症状】发病的鱼种,最初在池中拥挤成团,或在水面形成几个环游不息的小圈。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在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逐渐 蔓延至尾柄、鱼体两侧、头部及鳃内,用肉眼骤然看去,与小瓜虫病的症状相似,仔细观察,可见白点之间有红色血点。显微镜检查白点,卵甲藻是不会动的,与小瓜虫有明显的区别。后期病鱼呆浮水面,或在水中群集成团,身上白点连接成片,就像囊了一层白粉,故有“打粉病”之称。“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并常继发水霉病,最后病鱼瘦弱,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即能杀灭嗜酸性卵甲藻,又能使池水调成微碱性,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在此必须指出,此病 切忌用硫酸铜治疗,否则会造成病鱼大批死亡。 16.孢子虫引起的疾病 孢子虫的主要特征是在整个生活史中都毫无列外地产生孢子,生活史比较复杂。全部营寄生生活是水产动物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有些种类可引起水产动物大批死亡,或丧失商品价值。 一般有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病等 17.锚头鳋、中华鳋病 锚头鳋病是一种常见鱼病,我区群众称之为“鱼钉”。该病是由锚头鳋寄生于鱼体而引起,草、青、鲢、鳙、鲤、鲫等鱼类都可发生此病。发病的鱼烦燥不安,食欲减退、行动迟缓、身体瘦弱。把病鱼拿起来仔细观察、可见虫体头部插入鱼体肌肉、鳞下,身体大部分露在鱼体外部犹如在鱼体上插入小针,所以也叫“针虫病”。 谢谢!! 12.斑点叉尾鮰肠套叠 套肠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鮰,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斑点叉尾鮰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叉尾鮰传 染性套肠症”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在水生动物疾病中是罕见的。 【流行情况】该病在自然情况下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和成鱼均可感染,其他鲴科鱼类也可感染,但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的有鳞鱼未见感染(如鲤鱼、鲫、草鱼、鲢、鳙、鲈和武昌鱼等)。发病季节主要在春夏,3—9月是其发病的时期,但以3~5月高发,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 或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一般发病率在90%以上,病程在2—5d,死亡率90%以上,首次发生的疫区往往为100%。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出血。随病程的发展病鱼腹部膨大,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 大的褪色斑块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区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污水处理优化软件:SuperPro Designer二次开发_(5).设备与物料流管理.docx VIP
- MSS SP-25中文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5年版).docx VIP
- 急危重患儿的急救与护理.pptx VIP
- 七年级数学上册-难点探究:整式中的规律探究问题压轴题七种模型全攻略(原卷版).pdf VIP
- 2025年消防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pptx VIP
-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学案(含答案)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pdf VIP
- JBT11699-2013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pdf VIP
- 艾梅乙防治知识培训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