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神经炎治疗的心得体会(针灸骨伤科).pptVIP

浅谈面神经炎治疗的心得体会(针灸骨伤科).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诊 断 急性起病。 一侧周围性面瘫。 除外其它疾病所致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评价 定量评价(Hose-Brackman,1985) Ⅰ 级 正常; Ⅱ级 轻度异常; Ⅲ级 中度异常; Ⅳ级 中重度异常; Ⅴ级 重度异常; Ⅵ级 完全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害定位 (l)茎乳孔以外面瘫。 (2)鼓索与镫骨肌之间面瘫+味觉丧失+涎腺分泌障碍。 (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涎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4)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涎腺、泪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定位检查法 镫骨肌反射测定:消失-面神经镫骨肌以上损害 味觉检查:病侧健侧50%以上-鼓索神经分支以上损害 泪腺分泌检查:病侧相差50%以上-膝状神经节以上损害 涎腺分泌检查:病侧减少25%以上-膝状神经节以上损害 定性检查法 肌电图(EMG) 神经电图(ENG):大于90%有手术指征 神经兴奋性试验 鉴别诊断:需与中枢性面瘫鉴别 面瘫:周围性和中枢性鉴别 患侧表现 周围性 中枢性 额纹消失, 有 无 眼裂闭合不全 有 无 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 示齿歪向健侧 有 有 鉴别诊断 ★Guillain –Barre综合征: 双侧周围性面瘫 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中耳炎、乳突炎,迷路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腮腺炎,肿瘤,下颌化脓性淋巴结炎所致的面神经麻痹 。 ★ 颅后窝肿瘤、脑膜炎所致面神经麻痹,起病缓慢,其他颅神经受累表现 面神经麻痹+原发病表现 治 疗 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 自我 训练 推拿 针灸 中医药 穴位 注射 耳轮 放血 理疗 外科 手术 民间 疗法 (黄鳝血) 星状 神经节 阻滞 西药 药 物 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地塞米松10-15mg Qd ivdrop 7-10天,强的松 1mg/Kg.d Bid po 或 Qd po B族维生素:VB1 100mg Qd ivdrop ;VB12 500Mg Qd ivdrop 氯苯氨丁酸:降低肌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从小剂量开始。 血管扩张药菸酸片口服,100mg,一日三次;或地巴唑片口服,20~30mg,一日三次。 带状疱疹病毒所致Hunt综合症可给予无环鸟苷5mg/kg,Tid Po 7-10天。 酌情给予板兰根、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药。 浅谈面神经炎治疗的心得体会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针灸骨伤科 准确的应该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或Bell麻痹,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概 念 面神经的走行 面神经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颅神经,为含有运动,副交感与感觉性纤维的混合神经 。 运动纤维:脑桥下面神经核,部 分来自对侧大脑运动皮层锥体束纤维。 副交感及感觉部分组成中间神经。 内含运动、感觉、副交感纤维 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1.小脑脑桥角段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经抵达内耳门 2.内耳道段 3.迷路段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约2.25-3mm长。 内听道段 迷路段 膝状神经节 4.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和锥体段) 鼓室段 锥体段 鼓室段(水平段) 面神经垂直段 鼓索神经 5.乳突段(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 乳突段(垂直段) 鼓索神经 6.颞骨外段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 也有分为8段(穿越骨管最长的脑神经,内含运动、感觉、副交感纤维) 鼓索神经 镫骨肌支 岩浅大神经 1、运动神经核上段 2、运动神经核段 3、小脑脑桥角段 4、内耳道段 5、迷路段 6、鼓室段 7、乳突段 8、颞骨外段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腮腺 面神经的分支 自上而下分支有: 1.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 2.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3.鼓索:垂直段分出 4.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支,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面神经终末支 面神经分布区 面神经分布图 部分面神经核接受对侧大脑运动皮层的锥体束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下部的肌肉; 其余部分面神经核接受双侧大脑运动皮层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