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歌鉴赏练习题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练习题2 阅读李白的《劳劳亭》,回答问题 天下伤心处,劳牢送别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请准确写出本诗涉及的季节(如:晚秋、仲夏等)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一诗句与古代的什么习俗有关? (3)“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是本诗最精彩处,请写一段文字,是从诗句所表现的形象和写作手法说说它精彩在何处。 解题思路:要注意括号中加点字的提示,关键是季节前面的限制语。一句诗或几句诗的精彩处,无非是从炼字的角度、手法的角度、写景抒情的准确性传神性的角度思考。题目明确要求从形象和手法的角度考虑,必须抓住春风这一形象的特点,了解作者使用的手法。 阅读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回答问题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李益(公元748——829),唐代著名诗人,他七岁时,爆发“安史之乱”。 阅读全诗,填写下表 联次 主要内容 各联主要 情感特点 全诗抒发的感情 全诗的艺术特点 首联 久别 意外 真挚的至亲情谊和 沉重的动乱之感 白描手法、典型的场景、生动的细节 以及心理描写 颔联 重逢 惊讶、欣喜 颈联 叙旧 热烈 尾联 话别 惆怅 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回答问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唐长庆年间,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谙尽朝官的滋味,自求出京外任。 此诗大约写于诗人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 (2)古人写诗,极讲究“炼字”,即推敲用字。你觉得这首诗,那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写一段鉴赏文字。 【解题思路】感情基调不外乎悲、喜、哀、乐、愤恨、孤寂等几种情感。炼字特别注意捕捉用得好的形容词和动词,可采用比较分析法。 答:1沉醉和喜悦。铺字好。一是切景:铺字形象而又准确的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二是切情:照字力度太强,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温柔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回答问题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深夜知雪重,时闻折枝声。 【注】此诗写于诗人谪居江洲之时。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2)诗人写夜雪,写法独特。请就本诗的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分析情感注意把握两点,一是透露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出题者所加的注解。 答: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孤寂心情。诗人说“已讶衾枕冷”,一冷字,既是说对天气的感觉,更是说诗人的心境。尤其“深夜知雪重,时闻折枝声”,更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写夜雪,难以正面描写,所以诗人全从侧面着笔。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写雪势的有增无减。句句写人,却又处处写雪。 阅读王安石的《孤桐》,回答问题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 (2)这首使用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 答:咏物。 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叶茂,古都却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意志越顽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回答问题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长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感情,词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迟暮,功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铺垫的手法:前三句描绘了晚春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杜鹃的出场,为表达飘零身世、凄凉心境作铺垫。衬托的手法:用“林莺巢燕总无声”来衬托杜鹃的日夜常啼,用“故山犹自不堪听”来衬托飘零羁旅中听杜鹃的凄凉感受。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箨龙,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二者都是初夏常见景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生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