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京沪高速拟采用的悬挂方式 弹链和简链在高速领域均有出色的受流性能,主要原因是两种悬挂都加大了接触线的张力,提高了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并有追随性能优越的受电弓相匹配。 对于京沪高速而言,从受流质量要求来看,弹链和简链均能满足要求,但弹链施工调整、运营维护和事故抢修较麻烦,同时弹链的稳定性不如简链。 五 高速接触网的定海神针-接触线 五 高速接触网的定海神针-接触线 五 高速接触网的定海神针-接触线 五 高速接触网的定海神针-接触线 五 高速接触网的定海神针-接触线 2.3.接触线 根据牵引供电计算结果,尽管京沪高速牵引网采用AT供电方式,接触网仍需满足1000A左右的载流要求。 在高速接触网的承力索(一般为铜合金绞线)截面不宜大于120mm2的条件下,接触线需采用150mm2的铜合金线。 材质 虽然含镁量为0.5%的铜镁合金接触线允许工作张力很大(可达33.1kN)、耐磨性能非常卓越,但因其硬度太高,一方面对施工放线机械的要求高、投资大,另一方面施工放线过程中易产生难以校直的硬弯,影响弓网受流质量,故京沪高速不推荐采用。 含锡量为0.2%的铜锡合金线和含镁量为0.2%的铜镁合金线在法国地中海线(最高运行速度350km/h)均有应用,两者的硬度适中,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相当。 日本目前正在试挂PHC,中国目前也在研制。 六 定位装置 六 定位装置 六 定位装置 六 定位装置 六 定位装置 六 定位装置 七 高速常用锚段关节形式 七 高速常用锚段关节形式 七 高速常用锚段关节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九 线岔形式 在交叉点B处,为了减小接触网的硬点影响,正线接触线相对于正常高度抬高10mm(通过吊弦实现),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抬高20mm,与悬挂点C处高度一致。侧线在AB段按抛物线抬高,在BC段靠近线岔处(线间距500mm~600mm处)设有一交叉吊弦(正线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于侧线承力索上,侧线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于正线承力索上),意在使始触区附近两支接触线在动态作用下能够同步抬升。 交叉线岔优缺点: 由于限制管的存在,当列车高速通过正线时,由于接触线抬升量较大,受电弓必然要接触两支接触线,在交叉点附近形成相对硬点是难免的,弓网间将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加剧线岔处接触线的局部磨耗,另外还存在钻弓、打弓的危险。另外,线岔处正线接触线的高度要求非常严格(比正常高度高出10mm),施工精度实难保证;当道岔号码较大时,限制管的长度将变得很长,否则两支接触线无法自由伸缩。 相对于两支无交叉线岔而言,如果侧线行车速度不高,则其侧线行车较为有利,因为受电弓的转换过渡较为平缓;但如果侧线行车速度也较高,仍然存在正线行车的上述不利因素。 悬挂点A处,正线接触线拉出值为350~400mm,并按正常接触线高度设计,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线路中心的拉出值一般为950~1000mm,并抬高90~130mm(视道岔号码大小而定),使得A点处侧线接触线位于正线上运行的受电弓正常动态抬升量(该值可通过弓网模拟确定)以外。BC段正线、侧线接触线一般按等高设计,侧线接触线自B点开始按抛物线抬高,至悬挂点A处时抬高90~130mm,正线在AC段始终按正常高度设计。 两支无交叉线岔原理 A、C为悬挂点,B为侧线支接触线始抬点,悬挂点A一般位于线间距500~600mm处,侧线支接触线始抬点B一般为悬挂点A右侧第3吊弦处。 受电弓在与侧线接触线接触的同时,其一侧的倒角将开始触及正线接触线,并随着列车的前行,受电弓滑板将脱离侧线接触线而转入正线接触线取流,直至完全驶入正线。当列车由正线驶入侧线时,在A点以前受电弓均从正线接触线取流,当受电弓到达AB段的中部附近位置时,受电弓滑板将脱离正线接触线,在其静压力作用下与抬高的侧线接触线相接触(此处侧线接触线抬高值宜控制在50mm左右),进而转入从侧线接触线取流。 当正线高速行车时,侧线接触线始终位于受电弓正常动态抬升量以外,受电弓只与正线接触线接触,而不与站线发生任何关系,因此正线行车具有绝对的安全性。当列车由侧线驶入正线时,在B点以前受电弓只与侧线接触线接触,通过B点以后大约在AB段的中部附近位置 无交叉线岔优缺点: 优点是可以保证正线高速行车的安全,缺点是侧线行车时受电弓的转换过渡不是很平缓,也就是说侧线允许通过速度不能太高,一般以不宜超过80km/h,否则弓网间将产生较大的冲击。该种线岔形式适合于与正线相连的车站到发线道岔。 无交叉线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