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关于题目: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文化的进化,全在于创造。创造,是指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或创造性的物质活动。通过创造,世界上才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思想 、新的艺术品。人的创造力,主要由创造 性思维决定。创造性思维总是突破常规性思维的束缚,寻求新的领域、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和新的办法。 “创造学思想”是指努力创新的思想;“录”是指用做记载物的名称。本文记录了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思考。这种思想录,想到一点就写一点,记录了思想的火花。有的来自小故事,有的来自名人名言,有的来自生活感悟。 阅读思考: 你能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出每则文章讲的主要是哪 些方面的问题吗? 1.创造性思维必备的精神状态。 2.摆脱习惯性思维、转换思维角度的问题。 3.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4.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5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来看同样的事情。 6.转换思维角度的问题。 7.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8.按照规律办事。 阅读课文,逐个分析,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2、举例: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理解分析: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三)多问几个假若 1、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不照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2、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2、举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这是惟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理解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