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年心理学发请展的理论流派
青年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流派 青年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流派 生物学取向的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社会学习学派 勒温的场论与斯普兰格的理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文化人类学理论 生态学的发展理论 新近理论观点—青少年积极发展(PYD) 追溯人类对青少年发展的认识 柏拉图:推理是青少年而不是儿童的主要特征,儿童应以运动和音乐为主;青少年应该多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 亚里士多德:青少年应发展独立性、自我认识、职业选择等能力。并把自我选择作为成熟标志。 卢梭:儿童、青少年与成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 生物学取向的发展理论 该理论流派从个体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出发,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生理成熟的结果。 从普遍意义上说,个体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类型差异和年龄差异,是由生物遗传因素决定的,而不受或极少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代表人物:霍尔(复演说) 格塞尔(成熟论) 一、霍尔的复演说(recapitulation theory) 把个体的心理发展看做是一些列或多或少复演种族进化历史的过程。个人心理发展的层次与种系发生的进化层次在本质上是相对应的、平行的。 复演说的结构 二、格塞尔成熟论 (theory of maturation--potency)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格塞尔的这一论断,主要来自他的经典的双生子爬梯研究。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摘自:刘金花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第9-10页) 理论评价 格塞尔的观点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方曾盛极一时,被许多家长奉为育儿“圣经”不仅对当时的儿童青少年教育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也由于他突出强调了成熟机制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从而为研究青少年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但是,这种观点片面强调生物因素比如年龄的作用而抹煞了个别差异和环境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影响显然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完善的。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青少年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学派观点:将性本能看作是人类活动的动力,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和文化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新精神分析学派: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一、西蒙·弗洛伊德的理论 19世纪末,维也纳的精神病专家。 将无意识作为研究对象。 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力量,称之“力比多”(libido)。 “性”指两性关系和使身体产生舒适、快乐的情感。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 本我 本我(id)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 自我(ego),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我的关系 本我,幼稚园小朋友; 自我,幼稚园老师; 超我,幼稚园园长。 本我,马(车); 自我,马夫; 超我,汤师爷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口唇期(0—1岁):吮吸、咀嚼、吞咽和咬 肛门期(1—3岁):滞留与排泄 性器期(3—6岁):抚摸,俄底普斯情结一 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反俄底普斯情结一 青春期(11岁以上):能量重新涌现,俄底普 斯情结二 “男同志”形成的心理机制 性能量重新涌现 俄底普斯情结二的出现 选择与其母亲相似的异性 又要避免选择(容易体验乱伦的感受) 付出太多的心理代价而未很好调节(异性接触障碍) 恐惧任何女性 看看男孩吓人不? GAY形成 * “狂风暴雨”式 文明人 青年期 (12-25岁) 学习知识、艺术 稳定生活 半开化 (农业) 少年期 (8-12岁) 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捉迷藏、使用玩具器械、钻洞 类人猿 (渔猎) 儿童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