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支柱SWATH的兴波阻力曲线 单支柱SWATH的兴波阻力曲线 横摇角(度) 横摇角(度) 长径比LB/D对兴波阻力的影响 两种SWATH兴波阻力分解 单体与SWATH耐波性的比较 垂向加速度(g) 三艘SWATH纵向运动之比较 SWATH—IV与SWATH—6A相比,首斜浪时升沉峰值减少11.8%,纵摇峰值减少14.7%;正横浪时,升沉峰值减少34.4%,纵摇峰值减少35.5%。 船型 LS/LB LS/t SWATH-6A 0.718 23.85 SWATH-IV 0.788 28.34 Fr=0.5 (1)设置鳍有利于提高SWATH的耐波性,尤其是有利于减小艇的运动幅度。加鳍后使谐振区的λ/L增大,自然频率下降。 (2)鳍的纵向位置对SWATH的耐波性影响不大。 (3)鳍尺度对SWATH纵向运动的影响较大。 (4)艏鳍和艉鳍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有利于改善SWATH的耐波性 (5)固定鳍对纵向运动影响很大,但对横向运动幅值的减少甚微 鳍对耐波性的影响 鳍及其位置对SWATH纵向运动的影响 艉鳍尺度对SWATH纵向运动的影响 1、为1.2倍;2、为1.0倍;3、为0.8倍;4、为0.6倍;5、为0.4倍;6、为无鳍 艏、艉鳍的联合作用对SWATH纵向运动的影响 1、无鳍 2、艏艉鳍 3、仅艉鳍 4、仅艏鳍 鳍对SWATH横向运动的影响 1、无鳍 2、有鳍 四、SWATH的船型优化和改进 船型优化 SemiSWATH Catamaran 半小水线面双体船 高性能船舶水动力学 综述 SWATH的快速性 SWATH船型与性能的关系 SWATH的船型优化与改进 隐身船型 第四章 小水线面双体船 一、综 述 需 求 中小排水量下 大幅提高耐波性 小水线面双体船 Small Water-Plane-Area Twin Hull 1880年 兰德堡(C.G.Lundburg)以其首次提出单体半潜船概念获专利 1938年 柯立德(Frederick G.Creed)加拿大人向英国海军部提出小水线面双体航空母舰的设想,几年后,被允许转交给美国海军,但他们都未注意这一新概念。 1946年 柯立德,获得英国专利 1959年 波瑞克(H.Boericke)建议的流线型鲨鱼状单体船,启动了美国海军改进高速半潜船的活动 1965年 麦克考勤(Alan Mcclure)于休斯敦提出海中深钻平台设想建议“莫霍”(MOHOLE),做为可移式钻井平台,其构成与布雷尔(Blair)的方案相似。 1967年 里奥波德博士(Dr.Reuven Leopold)在利登公司向美国海军提出改进高速三体船(TRISEC)概念,建造了12吨的半潜双体载人自航试验艇,长7.6米,采用8.84千瓦挂机为动力,航速8节。他为此于1969年6月获得专利。 小水线面双体船发展简史 1968年 麻雀理工学院学生提出将“莫霍”平台发展为流线型的改进型设计方案,并开展了模型试验,被称为半潜双体船(SSC)。 1969年 美圣迪哥海军水下中心(NUC)的朗博士(Dr Tom Lang)对一种高速半潜双体船概念在阻力、稳性及动力响应方面开始集中研究开发,并于1971年获得美国专利。此概念的关键技术是在船的重心以后的双体内侧,设置了可调正的水平鳍,使船的纵倾与高速时纵摇运动得以稳定。1969年做了近500次水池船模试验,而1970年又做了敝水船模试验。 1970年 日本三井工程与造船公司,开始半潜双体船的基础研究。 1971年 兰包耶尔船厂试制的“杜普鲁斯”号(Duplus)世界首创低速小水线面双体船下水,1971年建成。该船长40米,排水量1200吨。其设计师也是荷兰造船工程师斯坦格尔(J.J.Stenger),他以自航油井探测供应船为母型,又参照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时波浪干扰影响较小的经验,完成了新设计。该船用于大陆架海区钻探和潜水工作。在两个下潜体之间设有连接翼板,在翼上设有4个直翼推进器以供定位操控。 小水线面双体船发展简史 1972年 美海军水下中心的工程师们在经过18个月的研究和约30个月的设计和船模验证试验,1972年6月开工建造190吨级“卡玛利诺”号小水线面双体靶场保障船,终于在1973年3月下水,10月开始试航,随后经过20个月238个航次的全面科研考核性试验,既证实了优秀的耐波性,又积累了大量实测数据,为今后小水线面双体船发展打下技术基础,并成为世界上首艘实用小水线面海洋工作船,至今仍在出色的营运。 1973年 SWATH做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缩略语,被美海军权威技术人士肯定,并认为这一称谓比“半潜双体船”(SSC),更利于推广应用,也从概念上有别于常规双体船。 1979年 三井工程与造船公司在1976年建成18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