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微生物二学03
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防癌作用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tistic pathogen)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失调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 um )为计量单位。 1 um = 1/1000 mm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 um )为计量单位。 细菌的形态与革兰染色性 革兰染色法: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经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将细菌分为G+和G―菌两大类,有利于鉴别细菌、研究细菌的致病性、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结果】 细菌被染成紫色者,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 细菌染成红色者,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菌) 细菌的形态 球菌:按其排列方式又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多无特定排列方式,其形态有直杆、球杆、棒状、分枝状等。 螺形菌:按其螺旋可分为弧菌、螺菌、弯曲菌。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结构包括各种细菌均有的基本结构和仅有某些种类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由外→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细胞壁 功能: 维持菌体的固有形态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参与菌内外的物质交换 决定细菌菌体的抗原性 化学组成与结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有成分。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 G+菌的细胞壁 较厚,约20~80 nm 肽聚糖:约占80%,是由聚糖链、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 磷壁酸:是G+菌的特有成分,约占20%,为G+菌重要的表面抗原。 G―菌的细胞壁 肽聚糖:约占20%,为疏松的平面网格结构 外膜:约占80%,由内→外依次为脂蛋白、脂质双层(狭义的外膜)、脂多糖 脂多糖(LPS),又称内毒素、致热原,由内→外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类脂A(内毒素的主要毒性部位)、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和特异性多糖(G―菌的菌体抗原,有种特异性)。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决定了二者的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抗菌物质的敏感性均有所不同。 细胞壁缺陷菌 在某些情况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被破坏,或合成受阻,细胞壁受损,但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成为细胞壁缺陷菌,又称L型细菌。 L型细菌呈多形性,某些仍有一定致病力,可引起慢性感染。 *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科学的历史就是科学本身。”—— 歌德 微生物的史前期 微生物的发现和“生命自然发生说”的否定 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病毒的发现 微生物的生理学发展时期 现代微生物发展时期 Louis Pasteur,1822-1895 他的一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影响。 (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 (2)免疫学--预防种痘 (3)发酵的研究 (4)其他贡献 Robert Koch 1843-1910 1、建立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 (1)分离和纯化细菌:划线法,混合倒平板法。琼脂、培养皿(Petri) (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 2、证实疾病的病原菌学说,提出了柯赫准则。 柯赫(Koch) 柯赫(科赫) Koch’s postulates(科赫法则)。 特殊的病原体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该病原体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该病原体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体纯培养 科赫法则 Serge Winogradsky,1856-1953,发现微生物的自养生活。 Beijerinck M. W.,1851-1931,发现了非共生固氮菌。 Joseph Lister,1864,提出无菌外科操作技术。 Elie Metchnikoff 发现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Ivanovsky 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P. Ehrlich 现代化疗的开始。 现代微生物发展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1,Flore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卓手机刷机包制作.doc VIP
- 学生如何预防颈椎疾病.pptx VIP
-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 T_CTSS 58-2022_茶叶感官风味轮.pdf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pdf
- 保险投诉培训课件.pptx VIP
- SWITCH暗黑破坏神3超级金手指修改 版本号:2.7.4.84040.docx
-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
- 八年级下册-【知识速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考点梳理课件)-【知识速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