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患者情况 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势,生活习惯与职业。“因人制宜” 儿童 新生儿——成人量的1/6 5岁以下——成人量的1/4, 6~10岁——成人量的1/2 10~13岁——按成人量略减。 小 结 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药物作用特性的性能;而毒性则是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反映药物的另一特性。 它们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性能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 中药的作用 第一节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 中药的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映。 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不足 发病 阴阳失去平衡 病 外邪内侵 阴阳偏盛偏衰 中药治病原理: 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偏,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衰,使之恢复平衡。 “以偏纠偏” 治疗作用(功效) 中药的作用 副作用 不良作用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 1.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 表述形式。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出来的。 2.功效与主治关系 主治:指病证,或应用,或适应证。 1.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 2.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 功效的分类: 1. 对因治疗功效——治本 包含祛邪、扶正、调整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如:清热解毒、滋阴补血。 2. 对症治疗功效——治标 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如:止咳、止痛。 3. 中药的预防功效:中药烟熏、洗浴、佩带或内服。 4.中药的养生保健功效,如灵芝。、何首乌等 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 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 1.配伍的概念: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 2.七情:是指中药的单味使用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情况。 3.七情的内容 单行:即单味药应用。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 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多为同类)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 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 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 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相畏:即一种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 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畏 生半夏 生姜 杀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 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 反应或副作用。 临床所需的配伍关系: 相须、相使——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畏、相杀——毒副效应降低或消除。 单行——药物之间不产生明显影响,发挥 预期疗效。 临床用药应避免或禁忌的配伍关系: 相恶——治疗效果削弱或消除。 相反——毒副反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效 应,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第七章 用药禁忌 禁---禁止,不允许; 忌---忌讳,有所顾忌; 泛称 慎---慎重,不宜太过; 用药禁忌:指用 药时应当避免的事物。 用药禁忌包括: 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服药时饮食禁忌、(证候禁忌)。 《神农本草经》 提出配伍禁忌的总原则“勿用相恶相反者。” 1.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有相反的关系。 主要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细辛、白芍。 (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