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苏教版
PAGE
PAGE 5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3.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同沈从文先生一起,挤在茶峒的河边,观看激烈紧张的赛龙舟;跳到河里进行过军民同乐、笑声不绝的人鸭竞赛,过了个愉快热闹的端午节;接着,从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中,我们闻到了半个世纪前京城地区春节时浓浓的喜庆味儿,听到了热烈的鞭炮声。今天,我们又要穿越时空,跟着三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去赏月,过一个独特的中秋节。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创作的诗歌多为描写农民日常生活、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对元稹、白居易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合称为“三苏”。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清新豪健。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文题理解
(1)《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2)《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本篇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作者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从题序来看,此首词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之作。中秋节是汉人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有赏月、团圆两个主题。
3.朗读诗词,解决重点字音。
栖鸦(qī) 冷露(lù) 丙辰(chén)
宫阙(què) 朱阁(gé) 绮户(qǐ)
婵娟(chán) 琼楼玉宇(qióng)
三、合作探究
(一)赏析《十五夜望月》
1.二人小组互读诗歌,正音,划分节奏。
明确: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进一步展开讨论:品读诗中精彩处,赏析下面的诗句。
(1)中庭地白树栖鸦
明确:诗人在这句诗中写到了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清冷之感,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出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冷露无声湿桂花
明确: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味。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3)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确:诗人没有采用正面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二)赏析《水调歌头》
1.请大家自由朗诵一遍,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内容理解:这首词上阕主要写什么?下阕呢?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明确:“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5.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明确: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问,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2.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2.3开花和结果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