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菌痢感染性腹李泻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菌痢感染性腹李泻防治

细菌性痢疾及 感染性腹泻 主要内容 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测 诊断标准 疫情形势 防制策略 感染性腹泻 定义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测 诊断标准 常见感染性腹泻病 细菌性痢疾 概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又称志贺氏菌病,由志贺氏菌属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全世界每年死于志贺氏菌感染的人数约为60万。 近20年来,我国菌痢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到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概述 监测资料表明,我市近几年菌痢发病率一直位列前五位 菌痢可经水、食物、日常接触和苍蝇等媒介传播,在我市引起菌痢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我市仍时有菌痢的暴发、流行。 病原学 痢疾杆菌: 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革兰染色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普通培养基良好生长; 外界环境生存能力较强; 对各种化学消毒剂敏感。 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 痢疾志贺菌(A群) 福氏志贺菌(B群) 鲍氏志贺菌(C群) 宋内志贺菌(D群) 各型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endotoxin), 是引起发热、全身毒血症及休克的主要原因; 痢疾志贺菌(A群)还产生外毒素(exotoxin),具有神经毒 、细胞毒与肠毒素作用,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痢疾杆菌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人及带菌者。 ???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消化道传播。 ?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短暂而不稳定, 易重复感染或复发。 流行特征:终年散发,夏秋季多发,儿童及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s 潜伏期多数为1-3天(数小时-7日); A群引起者症状重,表现典型; D群引起者症状较轻,不典型; B群感染排菌时间长,易转变为慢性。 临床分型 普通型 急性菌痢 轻型 休克型 中毒型 脑型 混合型 慢性迁延型 慢性菌痢 急性发作型 慢性隐匿型 急性菌痢 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畏寒(甚至寒战)、发热; 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每天排便10-20次,初为稀便或水样便,以后呈粘液脓血便,量少; 可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活跃。 一般1-2周内逐渐恢复或转为慢性。 急性菌痢 轻型(非典型): 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腹痛不显著,腹泻次数每日不超过10次,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里急后重感也不明显。 3-6天后可自愈,少数可转为慢性。 急性菌痢 中毒型: 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 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时无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可于数小时后方出现痢疾样大便。 中毒型菌痢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表现为感染性休克。主要表现为皮肤花斑,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及口唇青紫,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出,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少尿或无尿。 中毒型菌痢 脑型(呼吸衰竭型): 以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临床表现主要为惊厥、烦躁不安或昏迷、瞳孔不等大和呼吸衰竭。 混合型:具有两型之表现,此型最凶险。 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 指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者。 菌痢慢性化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人体因素:营养不良、胃肠道慢性疾患、肠道SIgA缺乏及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等。 细菌因素:耐药菌感染;福氏菌感染。 慢性菌痢 慢性迁延型: 急性菌痢后,病情长期迁延不愈,长期反复腹痛、腹泻,可有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可长期间歇排菌。 慢性菌痢 急性发作型: 有慢性菌痢病史,各种诱因如饮食不当、受凉、劳累等均可导致

文档评论(0)

181****7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