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
实例:
气压值B=C=E
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3.三种作用力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B: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
(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
风向)
4.风向
风
理想状态
高空风
近地面风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
垂直等压线,高压流向低压
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间成一夹角
2.2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情况:低纬环流(0°~30°),
中纬环流(30°~60°),
高纬环流(60°~90°)
(3)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
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
中间为风带。
附: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SHAPE \* MERGEFORMAT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
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1)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2.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3.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东亚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件.ppt
- 反假币资格考试的真题10套.doc
- 循环小数教学课件.ppt
-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水循环》.ppt
- 喷漆作业的安全和防护.ppt
- 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ppt
- 工程力学第四版课后习题解析.doc
- 科学认知食用盐知识学习.ppt
- 英语国际音标(附发音器官的示意图).doc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甲苯精馏塔设计.doc
- 19.风是怎样形成的(课件)2025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ppt
- 湘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下册8单元活动2 保护计算机安全 课件 .ppt
- 1.2.2 声与听觉 课件 202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ppt
- 1.2 认识气温计(教学课件)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ppt
-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pdf
- 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智慧农业 课件 教科版2025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ppt
- 湘科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活动1 体验智能语音识别 教学课件.ppt
- 1.2 中国的人口 课件 2025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ppt
- Unit 1 第5课时 Part B Let’s learnDraw, write and say(教学课件)英语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新教材).ppt
- 17.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了(课件)2025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