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救护理学不-心搏骤停
2010年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教学目标;案 例 分 析;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心脏骤停;死亡;一、心脏骤停的原因;一、心脏骤停的原因;一、心脏骤停的原因;一、心脏骤停的原因;一、心脏骤停的原因;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肌梗死、心肌炎、缺氧、
过敏因子 酸中毒、麻醉药、电解质紊乱
心肌炎
心脏阻滞
电休克 心脏功能降低
麻醉药
酸中毒 冠脉硬化
缺氧 心律紊乱 心脏骤停 冠脉灌注不足 冠脉栓塞
高碳酸血症 冠脉痉挛
心肌缺血 休克
心瓣膜病 心输出量降低
低温
迷走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 失血、心包填塞、心瓣膜病
心搏骤停 图1 心脏骤停环及发生原因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二、心搏骤停的类型;二、心搏骤停的类型;;三、临床表现与诊断;三、临床表现与诊断;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现代CPCR:--- 产生与描述阶段
1936年-----动物模型的建立
1956年-----电除颤
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
1966年-----定义了CPR(美国科学院);现代CPCR:
-应用阶段(60年代)
广泛采用阶段(70年代)
改良与完善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胸泵学说及辅助方法,药物治疗,脑复苏
价格与效益评价阶段(近十年);心肺脑复苏;一、基础生命支持;A(assessment)判断是否心搏呼吸骤停和畅通呼吸道;A(assessment airway)判断是否心搏呼吸骤停和畅通呼吸道;启动 EMS(急救医疗服务 )系统 ; ;A(assessment airway)判断是否心搏呼吸骤停和畅通呼吸道; C-A-B 程序理由:
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
;C(circulation) 循环支持;;触摸脉搏;心前区捶击;心前区捶击; 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 根据研究的结果,胸前捶击可以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不过,通过病例分析发现,在心室颤动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与胸前捶击有关的已报告并发症包括胸骨骨折、骨髓炎、中风以及诱发成人和儿童的恶性心律失常。胸前捶击不应延误开始心肺复苏或除颤。;快速测定按压部位 ;步骤2:胸骨与剑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
;胸外按压部位;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2;心脏按压幅度及频率;按压/通气比率(不包括新生儿);CPR 一 览 表;胸外心脏按压;?有效胸外按压的指标;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单人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方法:
口腔有异物时要清除干净.
开放气道的方法:
仰头抬颈法:越小的孩子抬颈角度越小
仰头举颏法:无颈椎损伤,手不能压软处
双手托颌法:疑有颈椎损伤者
对牙关禁闭者:使用螺旋开口器;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颏法; 一手先托住患者的后颈部,另一手置于前额,然后抬起颈部,下压前
额使头后仰。
头颈外伤者禁用。 ;开放气道-------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双手托下颌法; 5.判断呼吸
方法:维持开放气道位置,用耳贴近患
者听口鼻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
无气体排出;头部侧向
患者胸部,眼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