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和尚的故十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与和尚的故十则

 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   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   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进厢房去叙谈。进到厢房,。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一进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香茶,敬香茶   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   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   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佛印方知上了苏东坡的当,高兴地把鱼拿出来同苏东坡一起享用。     大千为床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   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多少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   ‘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   ‘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   ‘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