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9 马说导学提纲 鄂教版.docVIP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9 马说导学提纲 鄂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9 马说导学提纲 鄂教版

PAGE PAGE 3 《马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说”的文体特点(托物寓意、借事喻理),分辨文中的记叙和议论。 3.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食马者”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1.了解“说”的文体特点(托物寓意、借事喻理),分辨文中的记叙和议论。 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二、基础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粟( ) 外见( ) 食马者( ) 祗( ) 一石( ) 真无马邪( ) 2.通假字。 食马者 “食”通 ,_________________ 才美不外见 “现”通 ,_________________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 ,_________________ 真无马邪 “邪”通 ,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③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④策之不以其道( )( ) ⑤食之不能尽其材( )( ) ⑥才美不外见( ) 4.重点句子翻译。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入学习 1. 千里马有何特征?又有哪些遭遇呢?(结合原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熟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作者借此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背景: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