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铜陵市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数据提交要求
1、一般规定
1.1 为了加强我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规范我市地下管线测量和数据的移交,保证地下管线
信息数据的规范性、现势性和准确性,满足我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平台建设与更新的需要,
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我市所有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军事管线除外。
1.3 本要求制定原则是兼容性、适用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1.4 本要求的编写依据如下:
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2003
2 《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
3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4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1993
5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73-2010X
6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规范》CH/T2009
7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136 号令
8 《铜陵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第52 号市长令
本要求中未作规定的参照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2 竣工测量
2.1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内容如下:
2.1.1 测定未覆土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量测埋深、规格和其他属性信息;
2.1.2 探测已覆土隐蔽管线并进行管线属性信息的测定;
2.1.3 记录地下管线的性质、材质、埋设时间和权属单位等相关属性数据,填写地下管线
成果表、编绘管线图和编制管线数据库。
2.1.4 依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归档整理各种原始记录和成果文件。
2.2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应测量管线的起点、终点、各种特征点、附属物及其它地面建(构)
筑物。
2.3 对于来不及施测的管线在覆土之前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标定:
2.3.1 用两条细绳拉出尽量垂直交叉的十字线,让其交点的位置与管线点一致,在每条细
绳的两端分别设立两对固定标志点,测出管线点与十字线交点的高差,竣工后用这两对固定
标志点拉出交点恢复管线点;
2.3.2 用固定地物或临近控制点采用距离交会法准确拴住点位,测出管线点与固定地物点
的高差,在实地做出标志和填写点位明细表,待以后还原点位再进行连测。
2.3.3 在管线覆土时,预留管线的特征点位(如三通、变径、转折点等)或管线间隔一定
距离不予覆土,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将预留的管点进行保护。待可以施测时,再测绘预
留的管点和特征点。
2.4 非开挖(或顶管)埋设的管道,应在通气、通水、穿电缆线前,使用惯性测量系统实测
其三维轨迹,其两端(入出地端点)应按城市测绘基准实测三维坐标,并根据两端坐标计算出
管道轨迹的三维坐标。
2.5 没有电磁信号的PE 管、砼管等管道应在覆土前测量其特征点坐标。不能及时测量的,
应严格要求与管道同时埋设金属示踪线。
2.6 管线竣工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或GPS 解析法采集管线点的三维坐标、计算机编绘成图、
内外业一体化作业的方法进行。具体要求执行相关测绘规范。
2.7 竣工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铜陵市城市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
所有管线坐标成果均转换到此坐标系。
2.8 管线点的测量精度为: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指管线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不得大
于±5cm,高程测量中误差(指管线点相对邻近高程控制点)不得大于±3cm。地下管线图上
测量点位(实际地下管线的线位与邻近地上建(构)筑物、道路中心线及相邻管线的间距)
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
3 图纸编绘
3.1 管线图编绘的基本比例尺为 1:1000,坐标系采用铜陵市城市坐标系和 1956 年黄海高程
系统,管线图无需分幅。数据提交cad 图形文件类型为autocad 2010/LT2010 及以下版本的
dwg 图形。管线图的编绘需与地下管线数据库数据一致。
3.2 地下管线图中要素包括基础地形、施测的道路边线和中线、管线竣工测量中的控制点、
地下管线管线点、地下管线管线段、管线点注记、管线段注记等。
地下管线图的分层见下表:
要素 图层命名规则 备注
管线点 子管类码+POINT 管线点,偏心井井位中心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