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寄生虫钩版旋蛲2
第四节、钩虫 Hookworm 第四节、钩虫Hookworm 钩虫是对钩口科线虫的统称(总称)目前发现能感染人的钩虫共有5种,国内传播流行的有两种: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Hookworm (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Necator americanus Ancylostoma ceylanicum (锡兰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anium (犬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巴西钩口线虫) 钩虫是消化道内小型寄生性线虫,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引起 钩虫病(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患病后由于病人长期处于慢性失血状态,流行地区把钩虫病称之为“懒黄病”、“黄胖病”、“黄肿病”等。 两种钩虫的生活史、致病基本相同 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物的敏感性均有差异,鉴别两种钩虫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和防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形态 成虫:细小线状,虫体长 1 厘米左右,弯曲半透明,呈肉红色,死亡后灰白色。虫体前端有一圆形角质口囊。 Buccal capsule (口囊) 共同的形态学特征 Comm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虫体前端含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1 对头腺:分泌抗凝素、乙酰胆碱酶 3 个咽管腺:乙酰胆碱酶、蛋白酶和胶原酶 1 对排泄腺:蛋白酶 背肋的远端分为 2 支每支又分3 枝 交合伞是圆形 交合刺游离状分开的 A.duodenaleN.americanus主要区别 虫卵:两种钩虫的虫卵光镜下形态相似 1、大小: 56-76 um X36-40 um 2、形状: 卵圆形(卵形的) 3、颜色: 无色透明 4、卵壳特征:壳薄, 5、卵内发育:卵内常为分裂卵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钩虫的形态 虫卵:二种钩虫的卵形态学相似的 56-76 um 的 X36-40 um 卵圆形(卵形的),无色透明,壳薄, 内常为分裂卵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幼虫 rhabditiform( 杆状蚴)和 filariform (丝状蚴)的形态学 rhabditiform 杆状蚴的形态学 filariform 丝状蚴的形态学 filariform丝状蚴的生物学特性 口孔封闭,不能进食,靠体内储存营养可存活100天左。高温、直射阳光不利其生存。 向温性、向湿性和向上性,潜伏于土壤表层。 生存环境需要的一定湿度和温度。 与人体皮肤接触时,活动力显著增加。 二、钩虫的生活史 Ancylostoma duodenale 和 Necator americanus 两种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前段♀♂交配后 ♀产卵 随粪便到外界,在温暖潮湿含氧充分的有机质土壤内经 24 小时孵出第一期杆状蚴 48 小时蜕皮为第二期杆状蚴,再经 5 ~ 6 小时口孔封闭停止取食再次蜕皮 丝状蚴( 15 w) 钻入人皮肤停留 24 小时进入小静脉、淋巴管内 血流 右心 肺进入肺泡内支气管 气管 咽部 咽入食管小肠内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很快发育,经 3 ~ 4 周进行第四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 三、致病(发病)机理 幼虫 钩蚴性皮炎 Dermatitis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发。俗称“粪毒病”“着土痒”或“地痒疹”,好发于春夏之交。 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临床表现: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或足背及其它部位暴露的皮肤。局部皮肤有针刺、烧灼及奇痒,继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表现为红肿及水泡,继发感染为脓疱病程一般2-3周。搔破后可引起继发感染。最后结痂脱皮愈合。 呼吸道症状 (钩蚴性肺炎) 机理: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血痰及哮喘。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病程为数日至十余日。 成虫 成虫主要寄居在小肠前段,咽管肌肉很发达,肌肉的交替收缩与舒张使口囊具有抽吸作用,使口囊紧紧吸咬在宿主的肠黏膜上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成虫吸咬后的肠黏膜形成溃疡(3—5毫米)常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形成片状糜烂以及出血性淤斑,病变常深达黏膜下层、黏膜下肌层。患者感到上腹部隐痛或不舒适,临床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些患者出现粘液样或水样便为主要临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