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追鱼》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越剧电影《追鱼》鉴赏 《追鱼》原是上海越剧院的保留剧目,1959年被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由越剧名角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它讲述的是一个穷书生和鲤鱼精的爱情故事。 一 漫谈《追鱼》其人其事 书生张珍和丞相金宠之女牡丹早年订婚,不料世事无常,张珍亲亡家败,只得去投亲相府,争取攀作金龟婿。但是无奈读书不行,始终未得功名。迟迟没有金榜题名时,也迟迟没有洞房花烛夜——丞相对他冷眼相待,命他暂居后花园碧波潭畔草庐中读书,伺机退婚。书生苦恼的很,每日在潭边唉声叹气。幸有那深居碧波潭的鲤鱼精,见张珍纯朴敦厚,就变作牡丹小姐,去书房与他相会,感情日久弥深。事情败露之后,经过真假对质、包公成全、丞相追击、天兵天将下界捉妖、假牡丹幸得观音大士慈悲搭救等冲突和苦难之后,最终鲤鱼精得以脱鳞成人,化作凡夫俗子与张珍永结同心。 人妖结合的故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在少数。和《追鱼》剧情最相接近的莫过于《白蛇传》。不同的是,张珍没有许仙那样的温良敦厚,医术超群,救苦救难——他就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普通人,读书不能及第,瞌睡多而无能,只对着一潭清水顾影自怜,还嗔怨丞相一家嫌贫爱富、薄情寡义。这样一个孱弱书生,到底有何可爱之处,在今人看来真是难以想见——可是碧波潭里那鲤鱼精却为了张珍借景抒情时吟出的一句“你那里凄凉水府, 我这里寂寞书房。我白衣你未成龙,我单身你可成双?”便以为他“多情而顾盼于我”,甘愿用尽功力变作牡丹小姐,上岸和书生共度良宵——鲤鱼精毕竟是水中的小生物,性情天真,也多少显得有点轻浮。这渴望摆脱“凄凉水府”,渴望人世男女之欢的动机,比起白蛇为了报那救命之恩而下凡成亲来,明显相形见绌了;至于那个真牡丹,更是俗气(也真实)得淋漓尽致:既然你一无功名,二无才学,一穷二白,教我如何爱上你?所以,如果说《白蛇传》有着悲剧的深度和超越的意识,那《追鱼》便是俗世人生的原本复制,所有的角色都不伟大,都是玲珑剔透、彻头彻尾的小人物。 思想境界是上不去了,但《追鱼》也因此有了它不同于崇高文学的特有价值,它呈现了人生的一些真相,一些简单而又发人深思的真相: 因为一穷二白,书生得不到爱情,也做不成赘婿; 因为水府寂寞,鲤鱼也想做人,只羡鸳鸯不羡仙; 事业和爱情是相辅相成,没有事业,就莫要奢谈爱情,鲤鱼精毕竟只在这剧本里。 既然家道中落,何苦要攀附金枝,打肿脸充胖子?不如自己先打退堂鼓。 当鲤鱼精化作衣着素朴的农家妇,与张珍“比翼鸟齐飞翔,并蒂花儿齐开放”:糟糠夫妻金不换,这才是应有的结局。 …… 既然《追鱼》的特点在于反映了赤裸裸的现实,那笔者不妨顺着现实一路分析下来。(以下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在故事成型的那个时代,社会阶级中的阶级划分还比较明确,个人难以从某一阶级游走至另一阶级。阶级体系仍然维持着相当稳定的阶级顺序和阶级划分形态,财富和权力分配不均。像张珍这样,处于先赋地位(ascribed status,不管个人的独特个性和才能而赋予的个人地位,如家族背景,继承的财富和地位等)和自致地位(achieved status,个人经由努力而获致的社会地位)都很低的阶层,攀附相府,只能是做个赘疣,只有寄人篱下的份儿。当然他有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愿望是好的。但既然家道中落,唯一可以帮助张珍实现阶层流动的便是科举。而张珍偏偏“难得一中”,瞌睡多多,那他的出头之日真的是遥遥无期了……所以和鲤鱼精私奔并结为连理是最合理的安排,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符合社会真实,虽然张珍最初并不是想和一个妖精变的良家妇女结婚,而是想抓住牡丹小姐的爱情,做丞相的乘龙快婿。 张珍想往上层社会流动,鲤鱼精未尝不想啊。那水府确实凄凉,又没有良辰好景给她消受,更没有相公在身旁耳鬓厮磨……对于一条小鱼来讲,人间已经可比作天堂,何苦要成仙呢?(其实那是因为她没有体验过天堂生活,所以只是把人间当作至乐之境,就算要忍着剧痛脱鳞,也一定要变成人。)所以她除了眷恋张珍的温情以外,更多的是那种潜在的、改变自己所处环境、向上流动的渴望,就如今天的中国青年一样,中大图书馆里这些拼命三郎一样。假设这部《追鱼》一直演下去,必定能反映出更多的社会真实:小鱼变成了大嫂,整日对丈夫指指戳戳,骂他“不上进”,等等。 同样的规律作用于牡丹小姐,情况大抵如此:牡丹有自己的骄傲,对自己的身份地位、美貌才学都有一定的认同,父母娇惯她,她更娇惯自己,绝对不肯委身下嫁张珍的。“你休嗟一介寒士家道贫,我看你定有锦绣好前程。但愿得夫唱妇随常相叙,却比那玉堂金印胜十分。”——假牡丹的这句话,真牡丹是说不出来的。这到底是对是错呢?虽然牡丹小姐在舆论语境中是个非常世俗的女子,笔者认为,一定要牡丹爱上穷书生,不仅违背社会真实,也违背情感真实,是一种道德逼迫。笔者不否认牡丹是嫌贫爱富,但我们也并没有权力要挟她一定要爱上穷书生。在我看来,穷书生一无可爱之处,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