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常用传统疗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常用传统疗法   1、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2、现有经穴数目是:361个。   3、经穴是指:归属于十四经上的穴位。   4、奇穴是指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属于十四经系统。   5、“以痛为穴”指的是:阿是穴。   6、手三阴经上的腧穴主治相同的是:胸部疾病。   7、手三阳经上的腧穴主治相同的是:咽喉疾病。   8、足三阴经上的腧穴主治相同的是:前阴病。   9、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穴,属于:固定标志定位法。   10、横指同身寸法中,以病人何指何处横纹为标准,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中指中节。   11、在骨度分寸法中,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是:5寸。   12、掌侧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的腧穴是:太渊。   13、四神聪属于:经外奇穴。   14、胸骨上窝正中的穴位是:天突。   15、取头、面、胸、腹部、上下肢部分腧穴宜采取:仰卧位。   16、取头项、指、腰、臀部以及下肢后面有腧穴应选择的体位是:俯卧位。   17、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平刺的角度应为:15度左右。   18、治疗时可以适当增加留针时间:顽固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痉挛性疾病。   19、关于行针辅助手法正确的一组是: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   20、行针的基本手法是:刮柄法;弹针法;摇针法。   21、主要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毫针进针方法是:提捏进针法。   22、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   23、温和灸属于艾条灸。   24、有关灸法的注意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是:先灸胸腹部,后灸背腰部。   25、不宜用灸疗的病证是:阴虚发热。   26、毫针刺法的针前准备包括:选择针具;选择合适体应;消毒;针前教育。   27、针刺体位选择的原则是:病人舒适、便于医者操作。   28、造成断针的原因有:针身锈蚀;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用力过猛;弯针、滞针未及时处理。   29、晕针的主要原因有:病人虚弱;精神紧张;大汗;大出血;施术手法过重。   30、灸法的作用正确的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回阳固脱;保健康复。   31、能用艾灸法治疗的有:寒哮;胃痛;脱肛;遗尿。医学 教育 网搜集整理   32、关于艾灸顺序的陈述正确的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身,后灸躯干;壮数是先少后多。   33、拔罐疗法的适应证有:风寒湿痹;外感头痛;胃痛;毒蛇咬伤。   34、拔罐疗法的禁忌证有:皮肤过敏者;严重心脏病者;孕妇腹痛;长有毛发部位;大血管走行位置。   35、推拿时常用的介质有:红花油;滑石粉;麻油;葱姜水;冬青膏。   36、推拿法操作后护理评价主要有:所选的部位及手法与病证是否对应;体位选择是否合理;按摩皮肤情况;病人的感受。   37、可做日常刮痧工具的有:瓷汤勺;硬币;铜钱;小贝壳。   38、辞痧的正确方向是:由上至下;由内至外。   39、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40、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即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41、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4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撑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示两指之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4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两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将针刺人。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   44、夹持进针法:即用左手拇、示两指持捏消毒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45、平刺:即横刺,也称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进针。   46、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即针刺人腧穴得气留针后,将一段艾条插在针柄上,或将艾绒捏于针尾上点燃后施灸。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适宜于艾灸的病证。   47、腧穴的主治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为本经腧穴能治疗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的两经病,邻近经穴配合能治疗局部病。各经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共同性,其主要表现:①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指能够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器官的病症,如眼区各穴均能主治眼科疾病,耳周疾病可以选用耳旁各穴;②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一切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可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