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善的定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了凡四训》中“善”的定义 善之真假。 表面的打人、骂人未必是恶,表面的礼遇、廉洁未必是善。有益于人是善(真善)。以利己为目的,阳奉阴违是恶(假善)。 真心为众生是善,模仿只为求利是假善。 无为而为是真,有为(有企图目的的)而为是假。 什么是“无为”: 清净心:即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功高我慢、没有贪嗔痴慢。 平等、博爱心:对待一切人、一切生命都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轻慢。 觉心:正知正见,公正,无私。 二、善之端曲。 谨慎、柔弱、不倔强,未必是善 有责任心、有志气、有胆识是善。 要从起心动念隐微之处洗涤自己的心,不容毫分不善夹杂。 全是济世救人之心为端(直心),为己之心(讨好世俗)则为曲。 理智的爱心是端,有丝毫怨恨不平则为曲。 对人对事还有没有讨厌、不喜欢的念头?有,那就是错的。 念念利益别人、利益众生是善。 分不清善恶就会造孽,改变不了命运,没有成绩。 三、善之阴阳。 为善被人知为阳善。当世即报。 为善不被人知为阴善。天报之,果报厚而长远。 名,不是好事情。享盛名的人却无实德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害。 人无过失,而被世人侮辱、毁谤、误会,恶名广布,其人罪障即报,从而子孙发达。 四、善之是非。 圣贤人做事情,原则是,帮助社会改良不好的风俗。利益众生的。不能随自己的爱好。廉洁与贪财要看其影响。 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用的不恰当,就会慈悲多祸害,方便多下流。 五、善之半满。 精进、勤奋会满,懒惰、懈怠就不满。 将心放在利益一切众生上,精进修行断恶修善就是满善。 为善是半、是满,其标准与财物多少无关,而是由心决定,真诚心是满,真诚不足有加杂为半。 为善而心不着善,没有分别执着为满善。修善如果着善了即便终身勤奋也是半善。如财布施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中不见财。三轮体空。就是满善。 行善后忘掉最好。不要自以为满足。不要有成就感。不然就是半善。 虽然诸法无所有,相是假的,但是心只有在境界中历事修练,才能证得坚定的清净平等正觉,不被境转。 众生来到娑婆世界就是来锤炼心性,证得坚定的清净平等正觉。所以在娑婆世界中要无我人众生寿者相,无我人众生寿者见,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妄心),不动念(妄念)。 六、善之大小。 为尽虚空遍法界为大善 心为他人,为众生就是大善。为家庭自己就是小善。 每个人的善恶账本包括善恶念、善恶言、善恶行。每一个善恶念都会记录在账本上,不等你做,如果做了就是大恶或大善,更何况恶言恶行。阿弥陀佛! 七、善之难易。 克服自己的习气,从难克服的入手。 自私自利、贪嗔痴慢、闻名利养必须克服。 难舍处能舍,如十年的积蓄来救人等等,易舍处不舍为自暴自弃。 做善事时贪着果报是对性德的侮辱。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