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新闻传播系10级
传播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播:信息的流动过程
2、拉斯韦尔模式: 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A、“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B、“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C、“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D、“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E、“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3、控制论传播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4、组织传播: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5、“把关人”理论: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这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6、信息社会: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7、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8、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
9、传播者: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它处于传播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对信息内容、流量和流向以及受传者的反应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10、传播流: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11、培养理论:大众传媒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在此影响下人们心目中所形成的“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存在偏离。与媒介的接触越多,这种影响就越大。
12、守门: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13、符号:符号就是为传递信息用以指代某种事物(意义)的代码。
14、媒介组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组织。
15、死线抽象:它是指语言被捆死在某一条抽象水平线上,结果不是由于语言被固定在高水平线上使用人难以理解,就是由于语言被限定在低水平线上让人不得要领。
16、人际传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17、“沉默的螺旋”理论:
A、个人为了免于陷入孤立,一般不愿发出与多数人意见即所谓舆论相反的言论。
B、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呼吁,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社会传播过程
C、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18、“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19、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以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20、警钟效果: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或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
21、两面提示: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
二、简答: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A.口语传播时代 B.文字传播时代 C.印刷传播时代 D.电子传播时代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传播学时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性是什么?从传播范围来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4.在马莱茨克模式中,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有哪些?
个人层面:传播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
组织层面:传播者所处的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试论陶渊明的文化与思想价值.doc
- 现代交换技术大作业.doc
-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与循环产业孵化.doc
- 详析九年,文章阅读00227.doc
- 刑法诉讼东欧剧变后前苏联集团国家的民商法典和民商立法(九).doc
- 一眼看懂英语单词.doc
- 易哈佛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风险管理.doc
-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资料[全].doc
- 第四篇 国际贸易基本原理.doc
- 犯罪侦查刑CON事诉讼法CON修改中职务.doc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