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伦尼乌斯 (公元1859~1927年),生于瑞典乌普萨拉。1876~1881
年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物理,师从瑞典化学家克莱夫,1878年,获理学士学
位。1881~1884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师从瑞典物理学家埃德隆,1884年,
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讲师。1886~1891年,获瑞典科学院列特斯特德
奖学金,在欧洲游学。1891年,任斯德哥尔摩高等技术学校讲师;1895年,
晋升为物理化学教授;1897~1920年,任该校校长;1900年,被选为诺贝尔
奖金物理学委员会评委;1901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物理学学院院长和瑞典
农科院院士;1905年起任诺贝尔物理化学研究院院长。1927年10月2日逝
世于斯德哥尔摩。
阿伦尼乌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原因主要是他在物理化学、免疫化学和
大气物理学方面卓有成就。他首次提出电离理论及光压在天体物理中的重要
作用的理论,并提出宇宙间的能量不断更新理论和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问
题。
一、青少年时代
同学们被斯万特·阿伦尼乌斯讲的有趣故事吸引住了,没有注意课间休
息的时间早已超过。他们听着同伴的叙说,不断地发出愉快的笑声。斯图尔
完全忘记了值日生的职责。他踮着脚,越过同学们的头顶向人群中张望着,
兴奋地挥着手,也跟着笑。
“值日生!”教师的严厉叫声打断了孩子们的欢笑。
学生们都噤声不语地立即奔回自己的座位。讲台前只剩下斯图尔一个人
了。他站在那里,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怎么,想挨打吧。”教师拿起一根细木棍,把它弯曲一下试试弹力,
于是,用力地抽打下去。
“林德堡先生,是我的过错。”斯万特喊道。
“原来是你呀。到前面来,现在该轮到你了!”
斯万特站着没有动,脸色煞白。
“快点!”林德堡不耐烦地叫着。
斯万特畏缩地向讲台一步一步走去。突然,他冲出教室,就一溜烟地跑
了。
他跑着跑着,由于疲劳和委屈而不断地喘息着。开始,他跑向他和他哥
哥约翰以及家庭教师瓦尔斯特迈姆的住处,后来,他决定最好还是回到父母
那里去。不知不觉地已跑到城外,斯万特稍稍放心些了,于是放慢脚步走着。
他的身后并没有人追赶,乌普萨拉城的轮廓逐渐消失在远方。亲爱的故乡维
克就在眼前了!
斯万特的父亲是一座小庄园的管理员。在斯万特看来,这座小庄园是一
座攻不破的堡垒,在这里,他可以得到安全保障,免遭教堂学校严厉校规的
责罚。
小斯万特到家时,只见到妈妈和姐姐吉格丽德。爸爸斯文·阿伦尼乌斯
是傍晚才回来的。不久,焦急不安的家庭教师瓦尔斯特迈姆也来了。
“可找到你了,我和你哥哥找遍了全城。”
“坐下来歇歇吧,瓦尔斯特迈姆,”斯文·阿伦尼乌斯先生让他坐下。
“咱们平心静气地商量一下,斯万特的事怎么办才好。情况的确很严重。”
“我再也不愿到这个学校去了!那里尽折磨学生,什么知识也学不到。”
父亲不吭声,他明白,这个学校对于斯万特是不合适的。孩子具有卓异
的才能,把他禁锢在教堂学校里才是真正的罪过呢。斯万特早在三岁时就识
字了,尽管父母禁止他这样做。他时常留心地看哥哥约翰的作业。
一天,他爬到父亲的腿上,忽然开始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很响亮地读起放
在写字台上的那本书来。大家都没有发现,小斯万特竟然把算法也学会了。
“再忍耐几个月,到时,我会到中学去给你报名的。”父亲对小斯万特
说道。
“如果您到实科中学去给我报名,我就上学”。斯万特坚决地说道。
“进实科中学?”父亲高声地说道。 “你怎么了,想当个军官吗?”
在当时,教堂学校的毕业生一般都进入文科中学,然后升入大学继续深
造。实科中学则很少有人感兴趣,人们认为它是二流学校,不值得去。
“今天,斯德堡老师把斯图尔打得半死不活,”瓦尔斯特迈姆说道,“您
想想,斯万特是否值得留在那里!最好让他进实科中学,毕业后也能继续深
造。我的几个同学也都是在实科中学毕业的”。
斯文·阿伦尼乌斯先生一向器重瓦尔斯特迈姆,他接受了瓦尔斯特迈姆
的意见,决定把斯万特送进实科中学去。
翌年,斯万特成为中学生了。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约翰和瓦尔斯特迈姆。
但是,即使是在实科中学,斯万特也并不觉得快乐。在发育上大大超过同龄
人的这个孩子,上课时感到枯燥无味,常常同教师争论。他只对物理和化学
感兴趣,但是,一直到与中学告别的那天,他也没有找到同讲授这两门课程
的教师接触的机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