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物理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简介20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学院部分导师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曹俊兴,男,汉族,1961年生;工学博士,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暨地球物理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在成都理工大学获矿物学硕士和应用地球物理博士学位,曾在英国莱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近年主要从事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反演与层析成像、地震与地球动力学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重点项目4项,在研2项),在油气储层预测、地震信号处理、地球物理反演与层析成像、电磁探测、地震与流体等方面获得了多项创新的研究成果,指导培养博硕士研究生90余名,在Geophysics 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持有1项发明专利,获省科技、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
研究领域: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反演与层析成像、数字信号处理、地球动力学等。
重点方向: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储层预测、地震相干层析成像,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页岩气层预测、地震与流体运移。
支持项目: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协作项目等。
联系方式:Email:HYPERLINK mailto:caojx@caojx@
QQ:704521715 电话:028曹辉,男,汉族,1974年9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地球物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微电子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成都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在成都理工大学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学博士学位。 1997年至今在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副主任(2005.6-2007.11)、学校办公室综合科科长(2007.11-2010.11)、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10.11-2014.3),2014年4月起任地球物理学院副书记(主持工作)。 2009年增列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晋升为教授。 从事实验物理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5篇、中文核心论文7篇,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陈学华,男,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地质与地球物理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为“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成员,美国SEG、AAPG、欧洲EAGE会员。2013年首届“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和首届“中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获得者。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人才计划项目等二十多项,另有多项石油公司协作项目。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近50篇(已被SCI和EI收录20篇),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AGU、AAPG、SEG、EAGE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年会)上作报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3项),参编专著1部。曾获第四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二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和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等奖励。招收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地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储层地震检测与流体识别、地球物理信号与信息处理、地球物理方法的软件开发等。
联系信息:
地址: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5301室 邮编:610059
电话E-mail:chen_xuehua@163.com
邓继新,男,41岁,理学博士,教授,物理与地球物理综合实验室主任。2003年于在北京大学岩石物理方向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2005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物探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2006-2007年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地球科学系岩石物理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地震岩石物理、储层地球物理以及双向介质弹性波传播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复杂孔隙介质地震岩石物理特征方面做出系统工作。近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超过2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973专题一项、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一项,作为骨干参加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项,其它石油单位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在研项目6项,涉及非常规致密砂砂岩储层地震评价,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等多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