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对日语借词的显性改造与隐性吸收-Core
112 2009 ·4
汉语对日语借词的显性改造与隐性吸收
顾江萍
摘 要:汉语在大量吸收日语借词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或明或隐的改造、同化工作。显性改造主要
表现在对日语借词词形的改造,如词尾脱落,助词消失等。隐性改造主要表现为词素更换、语序调整、词
义嬗变、色彩转移等。从日语借词变化的身上,可以看到在汉日语言接触的过程中,词语各个层面所表现
出来的各具特色的变化。
关键词:外来词 日语借词 词语同化 词语改造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到底有多少?已经不是一个容易得到准确答案的问题了。刘正埮、
高名凯的 《汉语外来词词典》 中,标示为 “源日”的日语借词有 839 个。在笔者所作的
《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 中,收集到的日语借词有2250 个。这些词进入汉语后,有的是穿
堂而过,稍显即逝,有的则是沉淀下来,有机融合,有的还生根发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学术界曾对日语借词有过不少的论述,如 《现代汉语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 、《谈现代汉
语中的“日语词汇”》 、《关于中日两国语言吸收外来语的对比研究》 、《“回归词”论》 、
《例谈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 、《关于当前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关于汉语对外来词的整
理与规范,也有不少学者作了专门的论述,如赵世举先生1998 年发表 《汉语对其它语言词
语的吸收及其规范问题》、苏金智先生2002 年发表的《论当前汉语外来词规范的原则》 。
史有为先生的研究对我们全面认识日语借词作了相当大的贡献。说日语借词适应而存,应
景而变可,说汉语对日语借词改造消化吸收亦可。对日语借词存在于汉语之中的事实,它
们是如何适应的,发生了哪些变化,表现出怎样的规律与特点,是本文最关心的问题。
本文依据 “语义为主,语形为辅”,“词义为主,词形为辅”的理论 ,把考察对象分为
词形与词义两部分来进行。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民族性最强的部分,而语言意义的核心
是具有指称功能的概念,这是人类语言得以相互交流的核心。在对日语借词的考察中,我
们发现汉语对日语借词的词形改造属显性改造,主要表现为词尾脱落,助词消失等。而隐
———————————————
刘正埮、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编:《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年版。
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博士论文),2007 年6 月。
王立达:《现代汉语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中国语文》1958 年第2 期。
郑奠:《谈现代汉语中的 “日语词汇”》,《中国语文》1958 年第2 期。
修德建:《关于中日两国语言吸收外来语的对比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 年第1 期。
俞忠鑫:《“回归词”论》,《词库建设通讯》1996 年第 10 期。
王玉彪:《例谈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 年第2 期。
张韶岩:《关于当前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青岛海洋大学学报》(哲社版)200 1 年第1 期。
赵世举:《汉语对其它语言词语的吸收及其规范问题》,《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 年第2 期。
苏金智:《论当前汉语外来词规范的原则》,《辞书研究》2002 年第3 期。
参见苏新春:《汉语词义学》前言,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
汉语对日语借词的显性改造与隐性吸收 113
性改造主要表现为词素更换、词序调整、词义嬗变、色彩转移等。从日语借词变化的身上,
可以看到在语言交融的过程中,词语的不同层面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变化。
一、汉语对日语借词的显性改造
1. 词尾的脱落
日语词 “書く”是动词,指书写、写作,“書き”是动词 “書く”的名词化用法。“書
き手”指 “从事文字创作的人”。它传到汉语后变成了现在报刊上频频亮相的 “写手”一
词。从 “書き手”到 “写手”中间经过了两层改造。首先是去掉了用平假名表示名词词尾
的“き”,成了“書手”。这里的“书”仍保留着古汉语用法,作动词,意思是 “书写”、“写
作”。其次是 “書”字变成了 “写”字。“書”字在现代汉语已经不再作动词用了,变为了
一个纯粹的名词,指 “书本”义。古汉语中表示动词意义的
文档评论(0)